径义诗赋随时更革——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

径义诗赋随时更革——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

ID:39675763

大小:238.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9

径义诗赋随时更革——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_第1页
径义诗赋随时更革——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_第2页
径义诗赋随时更革——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_第3页
资源描述:

《径义诗赋随时更革——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l雒海钩沉径义诗赋随时更革宋朝的科举制度建设,不仅建立了怎么考的制度,健全了考试规程,对后来的科举考试,具有示以准绳、框其趋向的作用:而且对考什么,究竟是重经义还是重诗赋,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在唐朝,明经和进士是最重要的考试科目。虽然这两科的内容屡有变化,但基本上是明经着重帖经和墨义,进士侧重诗赋。所谓的帖经,就是给出一行或几行经书中的文字,要求将其中故意隐缺的文字填上,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所谓的墨义,也就是以书面的形式,简单直接地回答经义。墨义答题的格式较为固定,以“对”开始,而以“谨对”结束。如考试题目是:“‘作者七人矣。’请以七人之名对。”这是《论语·宪问》第三十七段中孔子

2、的一句话,考生要知道这里的七人,是指古代的七位隐逸之士,即长沮、桀溺、丈人、石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所以标准答案就是:“对:七人:长沮、桀溺、丈人、石门、荷簧、仪封人、楚狂接舆也。谨对。”如果考生不知道答案,就答“对:未审。”由于帖经和墨义考察的是记忆之心”。礼不可因人分轻重,不要“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等级”。在治家方面,除执行上述的要求外,还要求处富贵不骄,睦邻里,造桥修路,广施仁义。《朱柏庐治家格言》——原名《朱子家训》,因朱子易与朱熹混,便命名为《朱子治家格言》或《朱柏庐治家格言》。在“格——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能力,只要熟读经典就能考中,录取的名额也多,往往是进士科的几

3、倍乃至几十倍,得第颇为容易,所以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意思是说明经中第容易,即便是30岁中第,也属于年老的了.相对而言,进士中第很困难,即便50岁中第,也尚属年轻。虽然唐朝的“取士之科,以明经为首”,但应举之人,往往搜章摘句,“只念经疏,不会经义”,“正如和尚转经相似”,如同会说话的鹦鹉一般。因而全社会上上下下,都颇为轻贱明经科。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进士科考察的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学才能,为时人所看重。“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义实集其中。由此出者,终身为闻人。”(《唐国史补》卷下)时俗所尚,众望所归,也使得一些饱学之士、英发才俊只应此科,这就使得进

4、士科在当时众多的科目中,得以脱颖而出,一骑绝尘。所以当时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卷—)之说。随着唐朝历史的发展,进士科日渐显贵,而明经科则日趋沉沦。宋朝承袭唐朝的发展路向,最言”中所提出的要求,都可以视作“家规”的规定。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到“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方义”,再到“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一整套的有关修身、治家、报国的要求,都包含在其中。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大家比较熟悉,不再例举。另外,包拯在家训中规定:“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放~肌聃蚺’I32I中圉袭竹炙f徐椿初也是趋重诗赋、崇尚进士科,鄙薄记诵、冷落明经科。宋朝常科的考试科

5、目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和明法等。进士科之外的其他科目,统称诸科。由科目名称的变化,就可见明经科已经不能与进士科相比伦。以擅诗赋中进士之后,往往升迁迅速,位至通显。进士及第即一等的进士,大多数都可以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而明经科的遭遇,则每况愈下。流风所及,以至于“有司待之之礼,亦不与进士等。进士入试之日,主文则设案焚香,垂帘讲拜。至学究,则彻幕以防传义,其法极严,有渴至饮砚水而黔其口者,当时传以为笑。欧公亦有诗云:‘焚香礼进士,彻幕待诸生。’其取厌薄如此。”(((朱子语类》卷第—百=十八)进士和明经在科考之初的礼遇,就已经有天壤之别。然而,经

6、术毕竟是“王化之本”“致治之源”,熟读经书、通晓经义是传统士人的天职,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改变重文学、轻经术的社会风习,在科举考试中,强化六艺,“责治道之大体”,淡化诗赋,“舍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并将这些家训刻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种严格的要求,也应该视为重要家规。(参见史李贵主编:《历代家训选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6页)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不再多述。一(责任编辑:洪明)万方数据声病之小痴”,一直为众多恪守正统观念的人士所呐喊和倡导。北宋时期的几次变法,都包括了对这种社会风习的移易和矫治。宋神宗时,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他

7、提出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精贡举”。在他看来,六经才是治国治人之道,“而国家乃专以词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这样就决然选择不到经国济民之才’即便选择到了所谓的人才也建树不了经国济民之业。为此,他在要求各地学校延请“通经有道之士,专于教授”的同时’又建议改革取士之法。“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