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75255
大小:38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9
《弟子规-余力学文的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的故事余力学文巧用三余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古代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常常想尽办法挤时间来读书,抓萤火虫取光、在雪地里借光、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巧用时间的
2、例证,在当代各项条件都更好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光阴,认真学习。文武双修三国时期,吕蒙、蒋钦是孙权手下的两员大将。但二人自幼都没有读过多少书,被同朝许多大臣视为一介武夫,有一次孙权跟他们谈话说:“现在你们掌握了大权,但要处理好政事,就要以史为鉴,要多读书。”两位大将以为自己勇猛果断,不必非要从古人那里学习,就推托说:“每天要练兵、调兵,哪有时间去学习呢?”孙权就对他们说:“不要总这样推脱,我也很忙,但每天还要抽时间学习,研究一下兵书。光武帝年轻时候无论再忙都要静下心来看看书,研究先祖遗留下来的治国良策。曹操也是很好学的人,你们怎么
3、可以放松自己呢?”吕蒙和蒋钦听了之后都觉得很惭愧,自己年纪轻轻怎么可以借故偷懒不学习呢?在不懈努力下,他们二位都成为了学识渊博,文武双全的能臣。王冕学画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
4、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读书三到杨惜年幼的时候读书、学习很用功,他专心学习的时候别人很难能打扰他。小时候,一次他坐在自己家里的李子树下面读书,全神贯注,以至于一颗成熟的李子从树上掉下来砸到背上都没打断他的学习,不抬头去看,不伸手去捡,有很多小朋友见到李子熟了就赶忙上去抢,抢不到的孩子甚至爬到树上去摘,唯独杨惜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读书,心到、眼到
5、、口到,三者合一,读书学习的效率就能提高许多,杨惜之所以能在别人争抢的时候静下心来,就是做到了以上这几点,从小养成好学习的习惯,必将会对一个人长大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许多帮助。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一定要从小能够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找到阅读的乐趣。学贵专一宋太祖时期,赵普任中书令,因为年幼时候读书不专一,不用功,在批阅公文时经常遇到困难。于是赵普发奋读书,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很晚,学的不是其他书,正是年幼时所读的《论语》,一天晚上宋太祖到赵普家探望,见到赵普在读《论语》,就问:“《论语》是幼儿读物,你怎么还在读呢?”赵普回答说:“年幼时读书,
6、为的只是多认识几个字,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读《论语》为的是探寻治国理政的良方,很不相同。”宋太祖感到诧异而又欣喜的说:“你真是把《论语》读懂了啊!”只要是一本好书,不同时期我们拿来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学贵专一,凡是学有所成的人,无不吃透了所学的内容,甚解其中妙义。屋清案洁陈蕃是东汉一位著名的学者,年轻时读书用功,独居一室,日夜苦读,不愿随便出门,并不注重自己屋子的整理和日常事宜,只想着将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一天,陈蕃父亲的朋友薛勤到家中做客,走到陈蕃的书房时,看到他的屋子里面一片凌乱,书桌上笔砚随意摆放着,很不规矩。薛勤就问:
7、“你怎么连房间都不打扫一下呢?书桌也该收拾一下,这样有客人来岂不好一些?”陈蕃当场反问道:“我的双手是用来治理国家的,怎么能打扫小房间、整理书桌呢?”薛勤就教训他说:“你连一间房屋都不能打扫干净,又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陈蕃顿时脸红,知道自己犯的过错。无论是教室、宿舍,或者其他学习生活场所,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好清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自己的人生多养成一个优良习惯。韦编三绝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少年时期就勤奋好学,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因学识渊博而闻名全国。这与他刻苦用功、专心读书是分不开的,并且自幼到老都坚持认真
8、学习、反复钻研,年老时孔子读《易经》,因为反复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断了三次,每次断开,他都认真穿好,以至于后来一直流传着“韦编三绝”的故事。我们很多同学都不敢拿自己和孔子相比,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未必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