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45937
大小:158.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8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2018082914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 愚公移山1.知识与技能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掌握难词难句,整体把握文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愚公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愚公精神,学会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目标2和3。指导法、朗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多媒体、相关课件。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听着这激情澎湃的歌曲,不禁让人心旌摇曳。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激动走进远古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循
2、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一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2.生难字词(1)字音万仞(rèn) 迂(yū) 魁父(kuí) 荷担者(hè)箕畚(běn)孀妻(shuānɡ)始龀(chèn)智叟(sǒu)穷匮(kuì)亡以应(wú)厝(cuò)陇(lǒnɡ)(2)字义【面山而居】面对。【损魁父之丘】减少、削减。【叩石垦壤】挖。【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连……都。【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而山不加增】增加。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听录音,正音,标出朗读节奏。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语气,读出感情。2.熟
3、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3第1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第2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第3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第4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语言流畅,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对复述者进行简单讲评,让学生在听、评中,不断熟悉课文,为后面逐字落实翻译全文作准备。)交流展示:愚公因为太行、王屋二山阻挡了出门的路,率儿女子孙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智叟嘲笑他,他不为所动,继续挖山。最终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而将山挪走。2.课文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
4、大,用意何在?交流展示: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铺垫。3.移山的人物有哪些?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交流展示: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一共五人,并且老、少都有。作者这样介绍,表明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4.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眼光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交流展示: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高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
5、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眼光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交流展示:示例:我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之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目的明确;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移,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
6、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6.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交流展示:示例:我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并不是说愚公无能。7.故事有什么寓意?交流展示: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步骤四 深层探究局部突破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
7、们的态度一样吗?家人和“遗男”态度又怎样?交流展示: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家人是“杂然相许”3,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8、的。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这个故事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