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

ID:31914145

大小:25.2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7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列子及其代表作《列子》相关的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词语,明确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  过程与方法  理解故事寓意,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学习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及神话结尾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面对困难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2、  文献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愚

3、公移山》。  二、知识卡片  作者档案  列子,生卒年不详。战国前期思想家,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的研究,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著有《列子》八卷,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深长,发人深省。《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是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列子集释》卷第五。  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

4、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语基积累  生难字  惩荷担者箕畚塞始龀  孀穷匮亡以应厝雍  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古今异义  何苦而不平  惧其不已也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汉之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投诸渤海之尾  指通豫南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惩山北之塞  一词多义  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而何苦而不平  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其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之以君之力  虽我之死  告之于帝  跳

5、往助之  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吾与汝毕力平险  聚室而谋  寒暑易节  面山而居  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倒装句  何苦而不平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被动句  帝感其诚  三、整体感悟  初步感知  文题探讨  本文题目中的“愚公”点出了主要人物,“移山”指明了主要事件。  分层解读  部分:介绍山的高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为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为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写愚公

6、移山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移山取得了胜利。  深层领悟  .如何理解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的含义?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山终能为人所平。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

7、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8、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止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