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38419
大小:1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8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人文学院《古代汉语》课程论文题目: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14班姓名:阿斯耶.玉苏普学号:11010401指导教师:课程序号:1406成绩:5古今与通假字的异同摘要:古书难读的一个最重要哦的原因就是古书中的用字情况很复杂,它反映了语言系统的发展文字系统演变之间的矛盾,以及文字系统本身的规范与简化等矛盾。古书中的用字方法有几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和繁体字。这四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表现方式。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在要重点解释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古今字和通假字都是古书中的用字方法。又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用字现象;同一个
2、词,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关键词:古今字通假字区别联系古今字和通假字都是古书中的用字方法,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必须得从基本的概念出发。上古时代,由于词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一字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是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称为《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称为《古字》。通假字是指古人用字写此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同借字。财→材涂→途倡→唱底
3、→砥静→净政→征上述是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概念,从中能看出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一.两者的区别(一)时间差别我们划分它们应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同一个字的发展变化状况,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系初造字和后造字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古字总是在今字的前面产生的,但是这种先后顺序是相对的,清代段玉裁所说的“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就很好的揭示了这种时间的相对性。如“然——燃”,“县——悬”。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则是同一个时期出现的,而通假字则是研究同一时代汉字的通用情况属于横的方面,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倍”
4、通“背”,又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史记·滑稽列传》),“趣”通“促”。“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时存在的字。(二)关系的差别5古今字与通假字在性质上有明显差别。古今字是一种造字现象,即是在一个古字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它标志着汉字的发展。古字和今字有两种关系,有:形体构造和自已的关系。形体上的联系有:(1)古字+形符→今字。如“其→籏”“取→娶”“昏→婚”。(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如“说→悦”“张→胀”“振→赈”(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如“大→太”“闲→间”“陈→阵”。(4)也有些有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态上可能无关。如“亡→无”“伯→霸”。还有一种就是字
5、对字的关系(1)一个古字与一个今字相对。如“女”与“汝”相对。“女”有“女子、女儿”的意思,但它又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2)一个古字与多个今字相对。如古字“采”与“彩”、“綵”、“採”的对应关系。“采”的本意是“采摘”,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里的“采”即为本意。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双声的关系。信以结之,则民不倍。登是南邦。而后乃今培风。(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3)从借代关系上看,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也
6、有一对多的关系。与古今字向比较,通假字中借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则分为三种情况,除与古今字一样有一个本字对应一个借字,一个本字对应多个借字的关系外,还有多个本字与一个借字相对的情况。如:“矢”的本意为“箭”,“誓”的本意为“誓言”,又为动词“发誓”,“屎”的本意为“粪便”,在古籍中,却常常用“矢”来表示“誓”或“屎”。而古今字是没有这种对应关系的。(三)意义上的差别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意义上一般有联系,而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一般则无意义上的联系,它的基本借字原则是音近或音同。通假字就是古人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用了一个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二字只有读音上的联系,而
7、没有意义上的瓜葛,于是我们就说他们是通假字。古今字突出了汉字的表意特点,由于同一字形负载的意义太多,于是在原有的形体上增加或改变意符,以便视觉上把古字和今字区别开来。“秋阳以暴之”里的“暴”是“曝”的古今字,《说文解字》中有“暴,晞也”,而它的今字“曝”表示的正是“暴”的本意“晞”5,可见古字和今字在意义上是有一定联系的,另外“说”与“悦”字的关系也是如此,如《诗经》中的“说怿女美”以及《论语.学而》中的“不亦说乎”等,这些句子中“说”都是“悦”的古字,表示“喜悦,高兴”的意思。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而通假字虽然也有借字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