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33915
大小:1.12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9-07-07
《《电影鉴赏三修改》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欧洲和电影流派欧洲电影一、德国表现主义二、超现实主义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四、法国新浪潮五、非理性主义六、政治电影七、蒙太奇德国表现主义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电影表现主义首先表现在绘画中,表现主义绘画往往摒弃那些赋予写实主义绘画以质感和深度感的因素,如细腻的明暗阴影与色彩。表现主义画家经常使用大块的明亮的、非写实的灰暗色彩、卡通似的线条轮廓;人的脸庞时不时变成青灰的绿色;人体也可能被拉长
2、,面部表情则古怪而痛苦不堪。建筑物或下陷或歪斜,并有意使地面陡峭倾斜以对抗传统的透视法。另一个在布景和表演上更为直接地表现出表现主义风格模式的是表现主义戏剧。它们的布景与表现主义绘画很相似,常以大色块的没有阴影的色彩为背景,表演则与绘画一样扭曲变形。演员们狂喊、尖叫,做着夸张的姿势,以舞蹈的姿态穿行于风格化的布景之中。目的是以最为直接而且尽可能走极端的方式表达情感。表现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定义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
3、《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电影这部电影的真正导演是三个“狂飙社”表现派画家,即布景师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利希和华尔特.雷曼。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主要与其场面调度有关。对于单镜头之平面构图的强调简直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程度。在表现主义的电影中,与人物形象相关的表现性往往延展到场面调度的每一个层面。对于表现主义电影的描述常会提及作为一种“表演”或融合在演员动作中
4、的布景。在表现主义电影中,不但布景起着几乎如同一个有生命的元素般的功能,而且演员的身体也成为了一个视觉元素。在实际创作中,这种把布景、人物动作、服装和灯光融合成一个完美构图的情况只能是间断出现的,因为一部剧情电影不是如绘画或版画那样的平面艺术。情节必须向前发展,当演员变化移动时构图也会被打破。因此在表现主义电影中,动作的发生和进行常常是偶发随性的,而当场面调度的元素在短暂间结合成为令人惊艳的构图时,情节也会暂时中断或减缓。与法国印象派一样,表现主义电影工作者,偏好那些符合其风格特色的特定叙事形态。表现主义电影经常采用以过
5、去时间或异国风光为背景的故事,或是与幻想或惊骇有关的元素——这些都是德国20年代一直流行的类型。为了与这种强化过去时代和幻想事件的取向相应,许多表现主义电影都在一个大的叙事框架中结构故事或嵌入一个自我独立的故事(此即“戏中戏”)。艺术主张超现实主义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
6、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超现实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通常认为,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
7、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性欲和高潮,暴力和渎神,以及怪异幽默,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用来与传统电影形式抗衡的题材。影片真正的目的是希望用自由的电影形式,来激发观众潜在心底最深处的冲动。布努艾尔曾宣称《一条安达鲁狗》是“向谋杀热情地呼唤”。艺术主张超现实主义电影希区柯克的一系列影片:《爱德华大夫》(1945年)、《眩晕》f1958年)、《西北偏北》(1959年)、《精神变态者》(1962年)和《群鸟》f1963年)。马克斯三兄弟的狂乱喜剧片。塞缪尔-富勒、约瑟夫-冯.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成了阐明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影响的典型例
8、证。电影推荐超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