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24932
大小:11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7
《诗歌鉴赏_专题复习_边塞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复习专题01——边塞诗背景导入——边塞诗的产生: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盛唐以前,国势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国势衰微,诗中悲壮,惋伤成分多;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学习要点:•内容•意象•表达技巧•情感二:意象归纳:1)景观: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2)器物: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
2、火台等;53)地点: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瀚海、轮台等;4)人: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5)音乐:羌笛、胡笳(jiā)、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三:表达技巧归纳:1)表现手法:用典、渲染、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等四:风格归纳:雄壮豪迈苍凉悲慨凄凉悲愤豪放旷达慷慨悲壮委婉清丽练习:试归纳下列诗句的风格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五:思想感情归纳:1:
3、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2:有帝王黩武的不满、无路请缨的怨恨;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4:有久戍边关的乡愁,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1)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2)有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3)有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六:堂上练习一.(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
4、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2分)5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
5、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6、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二、(201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题目。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
7、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风雨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
8、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5 【作者介绍】 江总(519─594),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