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

ID:39620092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07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1页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2页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3页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4页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研浅教-创新建模-校本研修工作坊之“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馨提示:欢迎各位参研教师使用本模版内容要求:在本组集体备课教研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提炼出具有学科特点和学情实际的教学模式,要符合课标要求,要体现当前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要结合学校及学科中心组的模式,要彰显集体的智慧。使用说明:1.纸型要求:A4纸竖放2.标题要求:题目在主题范围内可自定,首页标题上方空两行,主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副标题宋体四号字,一级标题为黑体小四号字,各级标题不要出现句号。3.署名格式要求:放在标题正下方,为宋体四号字。4.正文要求:正文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5.序

2、号要求:序号设置禁止自动生成,应为“一、(一)、1、(1)”6.版面修饰要求:可用本组照片和其他相关图片做压题背景或主体背景加以美化修饰,使版面充满温馨和个性。小学数学“猜—探—拨—用”教学模式六年级数学教研组核心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

3、近学生的实际,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模式框架:猜探拨用学以致用迁移猜想自主探索点拨提升框架解读:1、迁移猜想:“比例”的学习基础是“比”,学生也能从字面上感觉到“比例”和“比”是有联系的。教师通过对“例”字的解释,使学生对“比例”的思考深入到“比符合某种条件”。新旧知识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移位”或“模仿”而是要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

4、的知识。2、自主探究:学生继续利用情境中的照片,给出数据让学生探究。学生在对数据充分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概念的建立应该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但这个“具体”不能仅仅局限于照片的一组数据。教师提供国旗情境,给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探究和体验的机会,为后续的抽象提供富饶的土壤。3、点拨提升要形成完整的概念,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到概念的显性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发现概念的隐形特点。比如“按比例”缩放时,两个比的项必须是相对应的量。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内涵

5、和外延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4、学以致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学会“比例”后再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更容易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全课由生活现象设疑开始,又由生活现象释疑结束,首尾呼应。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时间:2016年3月22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思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

6、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学法指导:通过比例的意义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智能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说出老师与你的年龄的比,并求比值。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勾起学生关于与比相关知识的记忆,复习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为新课件好铺垫。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照片激趣。师: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

7、你善于发现,多思考,就会有所收获。我们把生活照放大,发现了下面三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生:第三幅没有变形,其他照片都变形了。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它是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2.迁移猜想:师:很多新的概念都是和原有知识有联系的,你认为比例会和什么知识有联系?生:比。师:好,我们就在比的基础上研究“比例”。“例”在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符合某种条件,那“比”要符合某种条件就可以成为“比例”,要符合什么条件呢?我们进行学术研究。(设计意图:“比例”的学习基础是“比

8、”,学生也能从字面上感觉到“比例”和“比”是有联系。教师通过对“例”字的解释,使学生对“比例”的思考深入到“比符合某种条件”。新旧知识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移位”或“模仿”,而是要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三.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师:我给出这两张照片的数据,你能找到它们长和宽的比吗?看看有什么发现,按比例放大的那两张照片有什么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