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16645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7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发展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词以其清丽旖旎的绰约芳姿令人瞩目。然而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都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自立、独擅词坛。殊不知,正是李清照真实地反映了她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流露自我的生命意识,从而使其词呈现出迥异于一般男性文人的独特风采。在李清照词中最纯真最柔婉的是对爱情的吟唱。在这些词中流动着一股强烈的生命意识,那就是爱情至上。在其词中,无论是“终日凝眸”的痴情,还是“人比黄花瘦”的感伤;无论是“生怕离情别苦”的凄怆,还是“万千心事难寄”的惆怅,都是因为爱情。闲愁相思,万般无奈:“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伤情怀远、百般无聊:“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在李清照生命中,没有比爱情更能撩其意绪的了。吟唱爱情,本是婉约词的当行本色,在《乐草集》、《清真集》中都不乏名篇佳作。但在这些集子里,爱情词往往与艳词夹杂相并,通过这些作品,令人感到这两位词人对情的歌唱总摆脱不了对欲的追求。他们的词虽然缠绵深邀,但爱情心理常常有一些病态:不是夹带着担心猜忌,便是沉酒于对女性风姿的赏玩。这与李清照词对爱情的纯情歌唱自不可同日而语。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男性词人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生命意识有一定的差异。他们求索爱情,只是仕途失意的一
3、种安慰,也只是客居寂寞生活的一种补偿。他们的地位决定了爱情至上的生命意识不会成为他们意识的重要部分。爱情,作为被文明所净化、并以伦理感与美感的形式出现的性爱,虽然在古老的奴隶制时代便出现在男女关系中,也为封建社会带来了男女之间新的人际关系的信息,但从来没有得到封建社会的承认,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也从未给予爱情这一光辉的名字以一定的地位。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她们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往往集中体现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上。女性就其心理特征来说,整个心灵几乎就是一个情感世界。因此,爱情至上便成了她们生命意识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作
4、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虽有压倒须眉的才华,但仍不能够改变自己的社会位置。这种具有民族积淀性的女性意识也很自然地构成了她生命意识的重要部分。而自称“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是一个敢为、敢言、有胆、有识的奇才女子。她无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对自己爱情至上的生命意识不再是隐约其词,谦逊有加。她大胆抒写自我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自我相思之苦和怀念之悲。她的情词正是她对爱情的纯真吟唱。李清照词表现的都是自我的情感,捕捉的形象都是感受最真切、体味最隽永的。生活赐给她欢乐,她便细心体味,并从细腻的笔端中流淌出来;生活赋予她哀愁,她便慢慢咀嚼并在词中发出哀怨的凄音。
5、她欢笑,她流泪,她以专注而真挚的情感,塑造温柔多情的自我形象,展现自我的生命意识,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别于一般文人词中所描写的纤纤弱女,主要塑造具有鲜明个性意识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因此,她笔下的自我形象对爱情的表现与其它文人词中女性对爱情的追求也不相同。如:“恨眉醉眼、甚轻轻戏着神魂迷乱。常记得那回小曲栏干畔,鬓云松,罗袜划。丁笑笑吐娇无限、语柔声低道:我何曾惯?”(秦观《河传》)娇柔而坦率,又未免浅薄。这位女子对爱情的追求非常实际,形影不离,戏嬉调情。这种情爱是真诚的,又是世俗的,它缺少一种精神美,即李清照对爱情至上的精神追求。我们来看《一剪
6、梅》中李清照又是如何来吟咏爱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裘,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饰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是通过写离情表现词人的情爱世界,词人的以女性的灵气写得“精秀独特”(《白雪斋词话》)。“红藕香残”的秋色、“玉簟秋”的冷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孤独,“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日继神迷的遥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鸿雁传书的遐想,整首词从时空的不同层次形象地表达了词人离别相思的浓烈情绪。词人正是对这种“离情欲泪”的细腻的内心刻画,表现自我的情爱痴心,离愁别情。这是
7、词人真切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是词人精神之爱的抒写。这自然不同于一般文人笔下所抒写的世俗之爱,押柔之爱。在李清照的前期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甜蜜的“闲愁”。此时的她婚姻生活是美满的。她的生命意识也得到满足。无论是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显示了平等和谐的夫妻之爱,这在封建社会是极为少见的。故李清照对爱情的抒写,主要是对精神生活的抒写。所以在前期词中,词人表现的情感虽也缠绵悲切,但也不失清新明快。抒发了深闺少妇思念丈夫和对离别的愁苦,其间的滚热生命意识从自我情感的抒写中显现出来。靖康之变后,李清照身世剧变。经历了丧夫之痛和流离之苦
8、的她失去了往日的幸福和欢乐,也失去了自己精神的依托。动荡的时代带来了她人生的失落。李清照在作品中反复抒写自己的“凄惶”、“憔悴”和“寂寞”。然而在辛苦艰难的悲痛中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