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ID:39614745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7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_第1页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_第2页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_第3页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_第4页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险源识别与控制n危险源n定义︰n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n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替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n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

2、大小。n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状态、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等。n危险源的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n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危险源分类n(1)根源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  根源危险源在习惯上也称为第一类危险源。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能量、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这是发生事故的物理本质。这些能量的存在可

3、以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和机械能等。能量的载体可以是行驶的汽车、运转的机床、高空存放的物体、高压容器等。危险物质可以是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自燃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等。这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体,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又由于这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n(2)状态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状态危险源在习惯上也称为第二类危险源。客观存在的能量、能量的载体以及危险物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条件的限制,处于受到约束或受控的状态,所贮存的能量不能意外释放而不会发

4、生事故。但当这些约束条件一旦遭到破坏或失效,能量及危险物质则处于失控状态,将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些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条件或限制措施的破坏或失效的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n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③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例如作业人员的失误、系统故障、环境的恶化等。n以上因素都可以造成第一类危险源所存在能量的意外释放,从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发生。这类危险源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必要条件,是系统能量意外释放的触发原因,有时也将第二类危险源称为触发型危险源。通常第二类危险源是

5、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n(1)人的不安全行为n在安全工作中涉及人的因素问题时,采用的术语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n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既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n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n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①想做好做不好执行能力差③能做好没做好错误的行为④能做好不好好做非理智行为执行力差的表现1.不知道应该作什么2.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3.不知道不能做什么4.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做5.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做6.

6、不知道做的步骤(程序)是什么7.不知道做的方法是什么8.不知道做的标准是什么9.不知道自己是否缺乏执行能力10.不知道执行不力的后果是什么n人的错误行为分析如果对人的错误行为进一步分析,其错误行为可分为非技术性错误和技术性错误。即①疏忽(遗忘)②失误(小错)③误解(弄错)疏忽、失误属于非技术性的错误。通常是发生在个别人的偶然行为。疏忽失误的发生具有不可随测性。用检查表格和作业现场提示,可减少失误的情况发生。n造成人失误的原因分析所谓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1.人失误是进行生产

7、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2.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来防止人失误较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训练更有效。3.下级员工的失误,是上一级管理人员管理上的缺陷。4.员工的行为反映了管理者的态度,如果凭直感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或靠侥幸来维持无事故的记录,则不会取得长期的成功。5.按经验(惯例)编制的操作程序有可能促使失误发生。减少失误采取的方法⑴减少人的精神压力,可减少失误频率;⑵增加设备机械/机器防止人的疏忽和失误或增加察觉机会和纠正不安全的设计;⑶确保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及有效性;⑷操作现场避免复杂的计算

8、和选择;⑸提供有效的监督;⑹应向操作者提供最新及可执行操作程序,使他们准确清楚作业现场存在的危害,并由使用者检查工作设备和场所;⑺确保危险评估,向员工说出人为错误导致伤害的可能性及后果;⑻当对意外事件调查时,考虑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