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第一讲绪论

公共管理第一讲绪论

ID:39614654

大小:1.09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7-07

公共管理第一讲绪论_第1页
公共管理第一讲绪论_第2页
公共管理第一讲绪论_第3页
公共管理第一讲绪论_第4页
公共管理第一讲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第一讲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管理学第一讲绪论主要内容从案例开始我们的讨论为什么要有公共管理?哪些国家在搞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怎么搞公共管理?研究公共管理的历史框架一、案例:哈尔滨市的停水事件案例背景:2005年年底,吉林市的化工厂爆炸,污染了松花江水质,但中石化隐瞒了污染问题。现象:由于信息不透明、谣言四起、引起恐慌。松花江污染带硝基苯超过国家标准30倍后果: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影响执政能力。原因:政府管理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上预见能力不强,无法有序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国政府的能力到底强不强?案例研究:停水事件的满意度调查民调的结论:公众对政府呈高满意度和低信任度并存的状态公众相信政府能

2、力和怀疑政府公信力呈并存状态地方政府应该怎么做?地方政府要有在战略性的层面上驾驭地方治理的能力11月13日吉林市的化工厂爆炸后,应立即做出对松花江水质的远流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作出应急的预案;从一开始就公开监测信息,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对全市停水的后果进行评估,要按每增加一天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来测算,停多少天最优。公布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老百姓的痛苦。建立停水期间居民生活指导计划。后期的治理机遇:用现实教育和唤醒公众的节水意识,贯彻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淡水是我们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我们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我们为

3、什么没有这么做?传统思维的惯性,路径依赖;缺乏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经验;现有的执政能力不够。执政能力面临的挑战:治理场景这两点结论和对调查的进一步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环境面对的是一个“绷紧的社会”,即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紧张感,这种紧张感表现在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各群体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绷紧的社会”的风险任何一个微小的社会扰动,都可能引起社会的整体震荡。这样的社会形态十分脆弱,并且具有危机的放大功能。制度架构和社会内容不相适应,既制度架构容纳不下快速发展的社会内容,政府的治理面对的是一个常态和危机混合型的状态。也就是常态之中有危机,危

4、机风险常态化。什么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内容?1.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平均GDP的增长速度接近10%,在大国发展史上为世界罕见;2.人均GDP超过3000美圆,而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均GDP在1000---5000之间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3.社会转型:开放社会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全球化、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绷紧的社会”与常态危机场景从政府治理的视角来看“绷紧的社会”,概念转换

5、:常态危机场景与过去传统的完全在政府控制下的社会不同,一个经济上蓬勃发展的中国社会,随时随地出现的冲突将是一种常态,因此地方政府治理可以说是在常态危机场景下进行的。进一步的追问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政府要处理的主要是自然性危机和社会性危机,我们称其为处理外生性危机。在现实的中国社会,除了外生性危机外,政府也常常自己在制造危机,我们把政府自己引发的危机叫做内生性危机。结论:内生性危机制造了“绷紧的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内生性危机?来自于地方政府不同层级的要素配置失当。要素配置:权力配置、资源配置、责任配置二、为什么要有公共管理?为了把国家治理好为了老百姓更幸福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为什么

6、要学公共管理?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改变认知结构思维上要超越常识比常识更可怕的是无知2009年两会十大雷人提案议案1以女性精神应对经济危机政协委员、中国美容时尚报社社长张晓梅: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是由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引起的。目前世界无法消除战争、地球日益变暖等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也多是因为强势、霸权等男性思维主导社会导致的。而女孩,在全球经济阴云密布的今天,是一道温暖而亮眼的光芒。据其博客显示,此提案已有万山红、李羚、舒婷等近百名委员联名支持。2让农民工开垦边疆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房兴耀: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青海等边远省份,有大量闲置土地没有被开垦,

7、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建议中央有计划地组织大量农民工分赴边疆,如黑龙江、新疆等地开垦疆土,发展农业。网评这样大量开垦土地,势必造成沙化,破坏生态,这已被历史证明不可取的做法,怎么又提出来了呢?3看病难看病贵是误导数位医药卫生界委员: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应该对“看病难看病贵”给出定义,确立标准。网评几位委员的发言有违基本事实。实际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根本原因在于:医疗资源人均水平较低,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公立医院商业化倾向日趋严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