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09981
大小:210.0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7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一、文言知识考查(每题2分,共18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夙:早时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同情、怜悯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审:审察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适应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是()(2分)A.园日涉以成趣B.而后乃今将图南C.宾主尽东南之美D.臣具以表闻3.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其翼若垂天之云B.悦亲戚之情
2、话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齐谐》者,志怪者也③彼且奚适也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将有事于西畴⑦今臣亡国贱俘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十五。B.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免去官职。C.“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
3、出师表》《陈情表》。D.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可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6.请指出下列虚词“其”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18-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D.实迷途其未远(《归去来兮辞》)7.请指出下列虚词“乎”意义不同的一项()(2分)A.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
4、蔺相如列传》)8.请指出下列虚词“因”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指冠。(《廉颇蔺相如列传》)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C.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D.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9.请指出下列虚词“且”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B.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C.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D.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二、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
5、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乐府诗在入唐以前已存在两个传统,一是上承“诗教”风刺一面的汉魏传统,二是以艳歌艳词为主的六朝传统。初唐乐府沿袭齐梁绮靡的路子,内容不出白氏所批评的“赞君美”或“悦君意”。“初唐四杰”的乐府虽体现闻一多先生所谓“由宫廷走到市井”“由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的倾向,但现实的针对性不强。盛唐以边塞为题材的乐府诗,更多地歌颂盛唐的武功气象。中唐以后,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和刘禹锡集中创作乐府,试图在理念-18-的层次上直接继承《诗经》的“风刺”传统,甚至否定汉乐府的价值,但选择以“乐府”而非其他诗体干预政治,还是反映出他们对于汉乐府观风知俗观念的继承
6、。不仅如此,中唐乐府诗人吸收了六朝的部分传统,展现出对于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中唐大量出现表现地方风土或风俗的乐府,与中唐观风观念的转变关系密切。初唐、盛唐之观风俗以政治治理为中心;另一方面,更是要通过礼乐教化来“移风易俗”。但安史之乱后,中唐人不再视地方风俗为负面的无条件改造对象。高郢《礼部试策五道》指出“然为政之道,当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欧阳詹《鲁山令李胄三月三日宴僚吏序》说得更加清楚:“一方不同教化,恐他邑之欢乐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同时,“采风”或“采诗”的理想被中唐诗人不断提出。但其“采诗”与汉人有异,所采并不是真正来自民间,而是从士
7、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得,与其说是“采诗”,不如说是“献诗”。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乐府大家,白氏真正主张的是“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道州民》都已涉及唐世风俗的叙写。刘禹锡《淮阴行》“以裨乐府”其实就是一种采诗的思路,他在《采菱行》《插田歌》中明确表示要赋之“以俟采诗者”。这就进一步把与六朝乐府有亲缘关系的中唐乐府赋予汉乐府的政治意义,并在题材上进行了扩充。这种“采诗”的思路为中唐文人所共有:随着中唐文人纷纷到地方就职,送行者常期待被送者因为在地方施政得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