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03437
大小:378.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07
《《唐诗研究》期中作业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诗研究》期中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正误:1.错2.对3.错4.对5.错6.错7.对8.对9.错10.错11.错12.错13.对14.对15.对16.对17.错18.错19.对20.对21.对22.对23.对24.对25.错二.分析下列问题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始时的四句并不像像六朝诗人那样,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事物被分离开来的诸种因素的描绘。我们看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及梁陈以来的写景诗,在描写景物时常常让自己的视觉印象和感觉受对仗规则的支配,这种诗看起来不像是在写景,而更像对仗练习。如谢灵运在《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中,上句写“朝旦发阳崖”,下句就写“
2、景落憩阴峰”;上句写“俯视乔木杪”,下句就写“仰聆大壑淙”;这里写“初篁”的绿色,那里就写“新蒲”的紫色。这里写“海鸥”,那里就写“天鸡”第28页共28页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我们看到的不是作者敏锐、新颖、独到的感性观察、体会和表现,而是根据对仗规则去组织山水景物的表现。而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绘这样一个美丽夜晚的景物时就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具体地说,他更注重表现那种全景式的视野和意境,由春江涨潮东流而联想
3、到海上,于是便写出海潮涌起了一轮明月的情景,这种“海上升明月”的意境要比隋炀帝“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的视野宽广辽阔得多。而“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二句,又从月夜下海面的波光粼粼,联想到美丽的月光下千万条江河的水光荡漾,写出了整个大千世界的皎洁晶莹。这种全景式的视野和意境一定不是作者实际观看的角度,而是心灵想象的产物,这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灵境”,他道出了唐诗中“意境”的实质(参见《美学散步·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江流宛转绕芳甸”四句,作者巧妙地利用春江来引出“月”和“花”,如果我们注意整首诗,就会发现,“春江”在“花月夜”等因素中,总是起着
4、引导的作用。月光下宛转的江边芳甸上盛开着的是一树树的花林,都笼罩在那乳白色的柔美之中。唐诗中的意境,使我们比较容易有“诗中有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诗歌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形式。我们用语言文字来表现或理解自然景物时,不是真正看到,而是通过思维联想。当语言文字符号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过分细致地分析刻画景物的细节时,我们却无法身临其境地看到,而且有这样的危险,即读了后面的诗句,就忘了前面的诗句,不太容易把它们放在一起,重构出一个类似于视觉印象的图像。而唐诗中的“意境”,更注重稳定的整体情景和氛围的表现,而且在表现时还独具匠心地对景物作了一番删繁就简的创造,突出
5、了这种整体情景中的某些景物特点,而删除了另一些特点,于是容易给读者留下鲜明的记忆印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写景部分,就有这种特点,如画,很容易引发读者的视觉联想印象,所以才生动,如在目前,以至于读者在读诗时仿佛看到了一样。2.对于人生短暂无常的感受、感慨和思考,在汉末魏晋时期已经表现得极为强烈紧迫,成为当时士大夫吟咏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我们看《古诗十九首》,看三曹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作,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等,都可以看到这种充满了焦虑和感慨的主题。现在张若虚却在《春江花月夜》这类宫廷娱乐的题材中加入了那种思考和感叹,并且改变了那类思考沉痛焦虑的意味。这种
6、意味的转变正如李泽厚所说:“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式的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绝然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青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春花秋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的是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它实际并没有真正沉重的现实内容,它的美学风格和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尽管口说感伤却‘少年不识愁滋味’,依然是一语百
7、媚、轻快甜蜜的。永恒的江山、无垠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时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这里似乎有某种奇异的哲理,某种人生的感伤,然而它仍然是那样快慰轻扬、光昌流利。”(参见《美的历程》七盛唐之音,一青春李白)李泽厚先生的解释体会到了张若虚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与魏晋时代的不同。在魏晋六朝诗人那里,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激发出的是那样一种沉痛的颓废、绝望的放纵和软弱无力的焦虑惆怅,而在这里,却是轻快明朗、头脑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完全没有体会或承担生活的残酷和重负,故而心灵充满了自由浪漫的想象和温情。从这里我们看到,一种主题本来产生于特定的
8、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构成其历史的内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