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ID:39601219

大小:3.02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7-07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_第1页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_第2页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_第3页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_第4页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講師:劉潔心跨理論模式(TTM)•Prochaska及DiClemente於1982年發展出「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Model)。•跨理論模式是源自於多樣不同的行為改變理論,系統性地整合不同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理論模式。•在心理療法和行為改變階段的主要理論中,作比較分析。TTM的結構改變之階段(TheStagesofChange)改變之方法(TheProcessesofChange)衡量作決定(DecisionalBalance)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改變階段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

2、ion)意圖期(Contemplation)準備期(Preparation)行動期(Action)維持期(Maintenance)結果(Termination)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在未來六個月中並無採取行為改變之打算。尚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有問題的。之前曾嘗試改變過,但因失敗而使其覺得挫折。→以上兩種人會避免閱讀、談論或思考有關自身的高危險行為。意圖期(Contemplation)開始意識到自己行為上的問題,並打算在未來六個月內改變行為。有意願,試圖去改變。了解改變行為的好處。但是也明白自己改變行為的困難。→

3、會陷入長沉思期(行為延遲)準備期(Preparation)將於不久的未來(如一個月)採取行動。試圖去行動。在過去一年中已經採取了一些零星的行動。對所採取的行動已有計畫。(ex.參加健康教育課程、接受諮詢。)行動期(Action)已產生一些規律的行為,對自己的生活型態已經有所改變,且這種改變還未超過六個月。生活形態明顯改變。可見的行動。須獲得專家認同標準,才能減少風險。維持期(Maintenance)表示已經維持改變後的新行為長達六個月以上,甚至五年。為了防止舊行為復發而做許多努力。有信心可以一直維持。結果(Termination)完

4、全沒有誘惑物,而且百分之百相信自己可以不再犯。改變的方法1.意識覺醒(Consciousnessraising)2.情緒紓壓(Dramaticrelief)3.自我再評估(Self-reevaluation)4.環境再評估(Environmentalreevaluation)5.自我承諾(Self-liberation)6.社會解放(social-liberation)7.替代行為(Counterconditioning)8.刺激控制(Stimuluscontrol)9.外在增強(Contingencymanagement)10.幫

5、助關係(Helpingrelationships)意識覺醒(Consciousnessraising)•增加對原因、結果和特定問題行為治療的查覺。•介入:回饋、比較、說明解釋、媒體宣傳等。情緒紓壓(Dramaticrelief)•解除與不健康行為有關的負面情緒。•介入:心理劇、角色扮演、經驗分享、媒體宣傳等。自我再評估(Self-reevaluation)•結合認知情感、評估個人自我特殊不健康的形象。•介入:價值澄清、健康角色模範、心理意象。環境再評估(Environmentalreevaluation)•結合認知情感、評估個人習慣

6、如何影響社會。•對他人積極或消極的角色模範的查覺。•介入:培養同情心、家庭介入。自我承諾(Self-liberation)•意志力-有改變的信念去支持行動。•介入:新年計畫、公開證明,等可增強意志力的行為。社會解放(social-liberation)•增加社會機會或選擇,幫助貧困或弱勢的團體得到健康促進的機會。•介入:提倡、改革傳統作法、適當的政策。替代行為(Counterconditioning)•學習健康行為代替問題行為。•介入:放鬆、堅持、減少敏感度,積極的自我聲明等安全替代的策略。•刺激控制(Stimuluscontrol

7、)•移除不健康行為的誘因,增加健康行為的刺激。•介入:移除、環境再規劃、自助團體。外在增強(Contingencymanagement)•對健康行為採取獎勵、不健康行為則給予處罰。•TTM的目標是自然行為改變,因此增強物很重要。•介入:自我改變較依靠增強物。幫助關係(Helpingrelationships)•健康行為改變的社會支持,結合關懷、信任、坦承、接受。•介入:建立關係、治療團體、顧問電話、夥伴體系。衡量作決定•衡量利益(pros)和代價(cons)孰輕孰重•來自Janis&Mann(1977)提出的決策模型•為自己、別人帶

8、來好處;從自己、別人得到認同•為自己、別人帶來壞處;被自己、別人否定自我效能•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特定情境下改變問題行為的信心(confidence)-Bandura’s(1982)self-efficacyth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