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与土壤》PPT课件

《氮肥与土壤》PPT课件

ID:39599800

大小:987.1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7-07

《氮肥与土壤》PPT课件_第1页
《氮肥与土壤》PPT课件_第2页
《氮肥与土壤》PPT课件_第3页
《氮肥与土壤》PPT课件_第4页
《氮肥与土壤》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氮肥与土壤》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1土壤的氮素营养7.1.1土壤中氮的含量和形态耕地土壤全N:0.4-3.8g/kg,平均1.3g/kg自然土壤(未受侵蚀)全N含量为:0.4-7.5g/kg,平均为2.9g/kg一、土壤氮素的含量我国自然植被下土壤表层的全N含量,从东向西,全氮含量沿黑土→黑钙土→棕钙→灰钙土→漠境土的顺序逐渐减少。二、土壤N素的形态无机态氮(全N含量1-10%左右)有机态氮(占全N含量90%以上)土壤氮素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溶解态铵交换性铵固定态铵有机氮一般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矿化作用分解成无机态N,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7.1.2土壤氮素的转化一、N素的矿化与生物固持作用1、有机态N的

2、矿化N素的矿化是指土壤中有机态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铵或氨的过程。有机态N的矿化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N素的生物固持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同化无机态氮并将其转化为细胞体有机态氮的过程(2)氨化阶段(氨化作用)(1)氨基化阶段(氨基化作用)复杂的含N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氨基糖及其多聚体等)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逐化分解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多种方式的作用生成氨。通气良好时氧化脱出氨嫌气条件下还原脱出氨一般可水解脱氨有机态氮的矿化是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完成的2、N素的生物固持土壤中的微生物同化无机态N,将其转化为细胞体中有机态N。二、铵

3、的粘土矿物固定与释放铵的固定:铵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所吸持而形成非交换性铵的过程。铵的释放:土壤中粘土矿物所吸持的非交换性铵转化成交换性铵,甚至水溶性铵的过程。1、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粘土矿物中固定铵的主要是2:l型粘土矿物影响土壤对NH4+固定的因素:(1)粘土矿物的种类、数量(2)土壤质地蛭石>蒙脱石,伊利石的固铵能力取决于风化程度和K+的饱和度。粘粒和细粉砂含量越高的土壤固铵能力越强。(3)pH土壤固铵的能力一般随pH升高而增大(4)溶液中NH4+的浓度土壤对NH4+的固定量一般随溶液中NH4+的浓度增加而增大。(5)伴随离子K+的存在会抑制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2、土壤固定态铵的

4、释放一般认为:土壤中固定态铵与交换性铵处在相互转化的动态平衡中。三、硝化作用土壤中的铵或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硝化作用。影响硝化作用的条件:1、土壤通气一般在田间持水量的50-60%时,硝化作用最旺盛。2、土壤反应土壤pH与硝化作用具有很好的相关性3、土壤温度一般来讲硝化作用最适宜的土温20-25℃4、施肥5、根系四、反硝化作用指硝酸盐、亚硝酸盐被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反硝化作用有两种机制:微生物机制和化学机制。1、微生物机制由反硝化细菌所引起的反硝化作用,它是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形式。2、化学机制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所进行的纯化学分解过程,

5、反硝化的产物主要是分子态氮(N2)、一氧化氮(NO),它不是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形式。影响反硝化作用的条件:(1)通气条件嫌气条件下,会产生反硝化作用(2)土壤中有机物质土壤中易分解的有机物质含量高,会促进反硝化作用(3)温度(4)pH(5)土壤中NO3-的含量五、铵的吸附与解吸铵的吸附:土壤溶液中的NH4+被土壤颗粒所吸附的过程。铵的解吸: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NH4+由土壤固相进入液相的过程铵的吸附与解吸是NH4+在土壤固相与液相之间存在的一种动态平衡。六、铵-氨平衡与氨挥发7.2植物的N素营养7.2.1植物体内N素的含量和分布1、除CHO外,N是作物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在作物体内的总含量

6、为0.3%-5%。2、不同的植物含N量不同。含N量最多的是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作物。3、不同器官含N量不同:对同一作物来讲,幼嫩器官及种子含量高;叶子高于茎、杆、根。4、生长时期不同,N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同。7.2.2氮的生理功能1、N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2、叶绿素的重要组分3、N是酶、多种维生素及其它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组分7.2.3植物对N素的吸收利用大气中含氮(N2)80%。但除豆科植物外,一般植物不能吸收利用。根系吸收的主要是NH4+和NO3-。植物吸收NH4+-N和NO3--N后,需要在植物体内进一步同化为氨基酸,最后合成蛋白质NH4+-N可在植物体内直接同化为氨基酸N

7、O3--N不能直接同化为氨基酸,需要先还原为铵态氮,才能进一步同化为氨基酸。一、铵态氮的同化1、植物吸收的铵态氮与呼吸作用产生的各种酮酸作用,形成氨基酸。2、氨基酸的形成还可通过转氮基作用,由一种氨基酸变成另外一种氨基酸3、当供N充足时,氨还能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与氨基酸进一步化合形成酰胺。植物体内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能形成酰胺,只有Glu和Asp能形成相应的酰胺。酰胺的形成在植物体内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次,能消除植物体内游离氨的毒害作用,是解除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