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ID:39594819

大小:25.1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6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_第1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_第2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_第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_第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

2、,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息哮鸣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

3、半卧位或端坐位。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7.遵医嘱中药泡洗。4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二)咳嗽咳痰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状。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5.保持口腔清洁。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

4、、皮质下、大肠等穴。7.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9.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肺俞、膻中、中府、云门、孔最等穴。(三)胸闷1.观察胸闷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等。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等穴。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胸、神门、小肠、皮质下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寒哮证服用中药汤剂宜热服,热哮证宜偏凉服。补虚汤药宜温服。服用含麻黄的中药时,注意观察患者汗出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2)其他详见附录

5、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4.用药注意事项。(1)使用吸入剂的注意事项4吸入药物时取坐位,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保证嘴包住吸入制剂的吸嘴。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用力呼气后再用口尽力吸入,确保药物充分发挥药效。使用含激素类药物后应及时漱口,避免激素残留在口腔引起真菌感染。在医生指导下坚持使用吸入药物,不得擅自停药。(2)指导患者按时规律用药,遵医嘱适时调整药物,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3)告知患者哮病难以速愈和根治。虽然缓解期常自我感觉没有症状,但是气道的高反应性还持续存在,必须坚持长期用药。(二)

6、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3.拔火罐(详见附录2)。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5.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三)物理治疗1.胸背部叩击。2.有效咳嗽。(四)呼吸功能锻炼1.腹式呼吸。2.缩唇呼吸。3.呼吸吐纳功。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寒哮患者病室宜阳光充足,温度宜偏暖,避风寒;热哮患者病室应凉爽通风。2.在心肺康复锻炼基础上增加:太极拳、八段锦等;可做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呼吸吐纳功,以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43.注意加强过敏源识别与规避,及时检测过敏原

7、的类别,在日常生活中规避防范。4.自我保健锻炼:(1)按摩保健穴位,取迎香、风池、三阴交、膻中等穴。(2)足底按摩,取涌泉穴。(3)叩齿保健。(二)饮食指导避免摄入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如蛋白、海鲜类,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之品。1.风哮证:宜食祛风涤痰,降气平喘的食品,如杏仁、萝卜等。食疗方:杏仁粥等。2.寒哮证:宜食温肺散寒,豁痰利窍的食品,如葱、姜、胡椒等。食疗方:椒目粉可配菜或制成胶囊。3.热哮证:宜食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的食品,如梨汁、杏仁等。食疗方:雪梨川贝冰糖饮等。4.虚哮证:宜食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的食品,如木耳、核桃、胡桃等。食

8、疗方:核桃粥等。5.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益气的食品,如南瓜、银耳、山药等。食疗方:莲子银耳汤等。6.肺肾两虚证:宜食补肺益肾的食品,如杏仁、黑豆、百合等。食疗方:白果核桃粥等。(三)情志调理1.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