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45、6、7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无为而无不为”B.“积极无为”C.毫无作为D.“待时而动”解析:C 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实质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2018·河南南阳期末)汉武帝即位初年,专治《公羊春秋》的董仲舒应召对策汉武帝,得其赏识。他建议汉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得到赞许
2、和实行。这在本质上表明( )A.治国思想的选择与帝王的好恶紧密相关B.儒学进取有为的特征适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人品性C.汉初以来的政治制度将发生根本性转变D.汉初以来的黄老思想已渐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解析:D 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并非出于对儒家的爱好,而是因为儒家思想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故A项错误;儒学的进取有为符合时代的需要,而不是因为符合汉武帝的个人品性,故B项错误;汉武帝即位后,治国思想发生变化,但政治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建议之所以被采纳,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渐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董仲舒的主张更适合汉武帝建立大一统中
3、央集权国家的需要,故D项正确。3.(2018·四川雅安期末)西汉经学,多传自荀子,西汉人著作,如《礼记》《史记》等多采荀子之言。这表明西汉时期( )A.治国理念偏重礼法并用B.孔子思想因焚书而断绝C.儒学发展背离先秦方向D.荀子被视为儒学创始人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主张礼法并用,根据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核心特点是儒法并用,故可判断A项正确;B项表述出现史实错误,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思想结合时代需要继承并发展了先秦的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故D项错误。4.“皇帝向皇太后下
4、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B 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3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
5、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解析:A 据材料,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6.(2018·江苏南通期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这一主张( )A.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后思想文化再无发展B.是文化专制的体现,充分体现当时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C.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D.不利于
6、实用性学问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世界解析:C 由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结束了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但思想文化再无发展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独尊儒术的实质是文化专制的体现,而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B项错误;独尊儒术适应了汉代“大一统”的需要,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在当时以积极作用为主,C项正确;儒家思想对科学的发展应辩证地看,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世界,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
7、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