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

ID:39581402

大小:144.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6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_第1页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_第2页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卷第5期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14No.52003年10月JURNALOFJIANGSURADIO&TELEVISIONUNIVERSITYOct.2003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倪晓燕(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南京210036)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务实精神;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持续性与延续力;多样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循环论所显示的凝重性;以中庸之道为高级哲理;集权政治与民本思想依存冲突等特征的形成,与农耕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农耕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贯穿于中国

2、传统文化发展的始终,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形成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农耕经济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207(2003)05-0053-03文要讨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农耕经济对其特征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一二文化一词,在中国典籍中最初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中华大地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后加诛。”晋人束皙《补之诗》“:文化内辑,武功外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大河大陆型的自然悠。”南齐王融

3、《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化以怀远。”皆承其义“,文”“武”对举,文化即取的经济生产形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其悠“文治与教化”义。文化原义,在中国先秦时代混久的历史和相当辽阔的地域。中国农业发生很同于“文明”“、文学”。《说文解字》“:文,错画也。”早,考古资料证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有三层意义:一是由语言文字象征符号引申为文地域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三代时期,农耕业物典籍、礼乐制度;二是由伦理导出彩画、装饰、人已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

4、资料的主要来源。为修养义;三是美善德行之义。而“化”则是配合秦汉以后,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更把“重农固本”奉“文”而取“化成”之义。为治国的不易之道。汉晋以后,中国农耕区域向对文化的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者专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中国南方优良的自指文、史、哲,广义者则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农耕经济进一步显示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论其结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农业经济几千年一直构,又主要表现在器物、制度、行为、精神四个层稳定发展没有中断过。稳定的农业生产,为中

5、国面。文化从来都是与社会的经济紧密联系的,它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华的由经济决定,又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中国传农耕文明早就在河流相交的三角地带黄河中游流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类型特征、价值取向等受到中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历史因素的影响。本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收稿日期:2003-04-22作者简介:倪晓燕(1965-),女,江苏如东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54·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农业生产基础上

6、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大,品物咸亨。”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使汉民族养成一种“故土重迁”的习惯,所谓“鸟飞返故乡兮,狐三死必首丘”。除少数行商走贩和从事“宦游”的士农耕经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始终直子外,大多数汉人,尤其是农民,终身固着在土地到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的形成与农耕经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如果没有极端严重的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灾荒和战乱,一般是不愿脱离故土的。由于人员1.务实精神少有迁徙,商品生产和流通规模有限

7、,从氏族社会长期的农耕生产,形成了中华民族质朴的品遗留下来的,由血缘家族组合而成的农村乡社,便格和务实精神。中国文化的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世世代代得以保存。这种可变性少的农耕经济,实精神与农耕经济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求延续、重稳定的特征,影响产生的中国文化就具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民众在农业劳作有较强的持续性和延续力。《易传》所谓“可久可中领悟到:利不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无补于事,大”《,老子》所谓“天长地久”,董仲舒所谓“天不变实心做事必有所获。这种农人的务实作风也感染道亦不变”,都是

8、求“久”观念的典型表述。中国传了士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是中国贤哲们一统文化的持续性与延续力是十分明显的,从先秦向倡导的精神。章太炎在《驳建立孔教议》中说:诸子到汉代经学到唐代义疏到宋明理学,有着一“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条传统的横线延续。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险。”作为农耕民族的国人从4.多样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小农业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运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有着各种不同的自然地思方法是注意切实领会,中华民族被西方人称为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