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探放水设计

天井探放水设计

ID:39576941

大小:16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06

天井探放水设计_第1页
天井探放水设计_第2页
天井探放水设计_第3页
天井探放水设计_第4页
天井探放水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井探放水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第一节矿井生产概况一、矿井概况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沙炭湾煤矿位于榆林城北东50°方向,直距榆林20km,井田范围大致位于金(鸡滩)详查勘探区东北的榆(林)神(木)旧公路东部,头道河南部。其行政区隶属榆阳区麻黄梁镇管辖,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09°51′40″—109°53′11″;北纬38°20′00″—38°24′51″。井田东西长3.00km,南北宽1.16km,井田面积3.8569km2。二、矿井地貌、地形本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接壤地带。井田内全被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南部有成片的黄土分布,沿井田北侧水库分布有冲、湖积粉砂及亚沙土。区内地形黄土裸露处较为平坦

2、,井田内南部、东南高,北部低,海拔标高在1220~1190m间,相对高差为30m。三、井田周边煤矿水患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沙炭湾煤矿东邻西庄井田,南邻白鹭煤矿,北与十八墩水库和石峁水库相邻。相邻各矿均在各自界内生产,开采3#煤层,因此当矿井开采至井田边界时应按规定留设保安煤柱,并进行探放水,以防造成水害。一、矿井地质特点及构造1、井田地层井田主要地层由老到新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直罗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等。2、构造井田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断层不发育,构造简单。3、煤层(一)煤层区内施工的钻孔在延安组中均见含可采煤层两层,本煤矿以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层为目的层,该煤层是区内

3、最上部的一个煤层,厚度大而稳定,全区可采。区域上3号煤层与神府矿区2-2煤层相当。根据常乐堡煤矿和本矿收集资料,位于3号煤下部5m左右有3号煤的分叉煤3-1煤层,厚0.90~1.40m,为一全区可采的薄~中厚煤层,其余煤层厚度小且不连续,控制和研究程度较低。(1)煤层的产状及结构3号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顶部,向东北局部具上分岔,煤层层位稳定,产状平缓且与地层一致无突变膨缩现象。煤层结构简单,除ZK1950孔含两层0.03、0.04m泥岩夹矸,一般不含夹矸。(2)煤层厚度及稳定性本矿3号煤层厚度稳定在7.50~8.65m之间,平均厚度8.43m。煤层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增厚,变化规律较明显。用数理统

4、计方法分析,该煤层厚度变化极差为0.82m,平均差0.21m,标准差0.23m,厚度变异系数为2.4%,表明该煤层在井田内的厚度变化很小,应属于稳定型的厚~特厚煤层。五、煤层顶底板特征开采煤层的直接顶板为35~50m厚的灰白色中粒长石砂岩,即区域上标志层“真武洞砂岩”,向西相变为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含较多植物根系化石。煤层与顶、底板呈现明显接触关系。六、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主要含水层本区含水岩组可划分为两类(1)第四系松散岩类基岩风化带孔隙潜水含水岩组①全新统河谷冲积层孔隙潜水分布于井田北部河谷两岸及漫滩,通过对该区实地调查,岩性以粉细砂、细砂、中砂为主,夹粘土质粉砂及亚砂土

5、,厚5~20m。②上更新统萨拉乌苏河湖相孔隙潜水含水层其分布于井田北缘河谷的两侧。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夹亚砂土,含水层厚一般5~20m。水化学类型为HCO3—Mg·Ca型水,矿化度-176克/升。本含水层与下、中更新统黄土裂隙孔洞潜水含水层接触处有泉出露,单泉流量为0.48升/秒。③中、下更新统黄土裂隙孔洞潜水为本区的主要含水层之一,岩性为中更新统离石黄土,柱状节理发育,厚70m左右。下更新统午城黄土孔洞及裂隙发育,厚0~7.00m,水位埋深26~50m。据附近SHK1950孔、Y23孔抽水试验资料,降深13.93~21.60m,涌水量46.40~107.40m3/d。渗透系数0.112~0.

6、174m/d,水化学类型为HCO3—Mg·Ca型,矿化度0.209~0.250g/L。④侏罗系中统基岩风化裂隙带潜水岩性为长石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不等厚互层。厚度20~40m,水位埋深24m。该层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质地疏松,粒度较粗,但分布不稳定,厚度变化大,故富水性变化也较大。据Y23孔抽水试验资料,降深23.26m,涌水量20.48m3/d,渗透系数0.049m/d。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Ca型水,矿化度0.26g/L。(2)侏罗系中、细砂岩裂隙层间承压水岩组该含水层主要由3号煤层顶板巨厚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厚36~53m,裂隙较为发育,地下水具承压性。含水层顶板埋

7、深116.1m,属裂隙层间承压水。据Y23孔抽水资料,降深44.34m时,涌水量15.90m3/d,渗透系数0.007m/d。(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根据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开拓,本矿坑充水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地表水虽然对矿坑充水影响不大,但在大气降水集中,地表水体广布地区,如十八墩水库以及梁峁间的洼地、涧地。大气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