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水设计2012.4.9

探放水设计2012.4.9

ID:38368300

大小:11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1

探放水设计2012.4.9_第1页
探放水设计2012.4.9_第2页
探放水设计2012.4.9_第3页
探放水设计2012.4.9_第4页
探放水设计2012.4.9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放水设计2012.4.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煤矿探放水设计日期:2012年4月13日15会审意见序号职务会审意见1矿长2工程师3安全矿长4生产矿长5机电矿长6安全员7瓦检员8采煤班长9掘进班长10编制15探放水措施贯彻情况贯彻时间:贯彻人:贯彻地点:参加学习人员签字:15前言我矿始建于2001年,原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2008年6月开始技改年产9万吨,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2010年全面验收合格。本矿机构设置建全,人员配置充足,技术力量较强。探放水的目的是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的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包括陷落

2、柱)、充水含水层、积水老窑等水体的具体空间位置和产状,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治矿井水害做好必要的准备。福来煤矿主井口及运输大巷和人行平硐均沿C1煤层布置、总回风井皆开口于C4煤层露头线附近,沿C3煤层布置总回风巷。沿煤平硐向南开拓,开采上山煤。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艺为放炮落矿、矿车运输和人力推车、机械通风和自然排水。当地煤矿开采有一定的历史。老窑遍布煤层露头,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由于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经各上级政府部门的清理、整顿,我矿井田范围水平以

3、上的小煤矿已全部关闭。我矿为生产矿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在采掘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十六字”方针,即:“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安全掘进施工,特编制本探防水设计。15第一节水文地质1、矿区地表水文情况(1)地形地貌绥阳县枧坝镇福来煤矿地貌属高原岩溶侵蚀中、低山地貌,总体呈近南北向缓坡中部,坡向向北,坡度15°~30°,区内最高处—大山,海拔1538米,最低为矿区北部沟谷处,海拔1300米。相对高差238m,地形起伏较大,煤

4、系地层出露地段相对平缓,并且煤系地层风化严重。(2)地表水:矿区地处长江流域属乌江水系,芙蓉江上游,区内水系不发育,流量随降雨量变化明显,无较大的常年性地表水体,仅有一泉水形成的小溪沟,从南西向北东径流,最后汇入矿区外围的一个溶硐内。矿区内年平均降雨量1057.1mm,年最大降雨量1841.3mm,年最小降雨量995.6mm。每年5月中旬—9月中旬为大雨、暴雨季节,常有冰雹,其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0%。1月份多为凌冻期。年平均蒸发量1357.2mm,年平均日照时数156.8小时。(3)气候矿区属亚

5、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据绥阳县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区内年平均气温14.7℃,年最高气温最高38.7℃,年最低气温最低-7.1℃,日最高气温36.3℃,日最低气温-6.5℃。15年平均降雨量1057.1mm,年最大降雨量1841.3mm,年最小降雨量995.6mm。每年5月中旬—9月中旬为大雨、暴雨季节,常有冰雹,其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0%。1月份多为凌冻期。年平均蒸发量1357.2mm,年平均日照时数156.8小时。2、矿区地下水文地

6、质情况(1)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及富水性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和地下水动力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类,现分述如下:A.碳酸盐岩岩溶水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及茅口组(P2m)地层中,其岩性为灰岩、燧石灰岩、泥质灰岩、泥晶灰岩,地下水赋存和运移以溶洞、溶蚀裂隙流为主,含水不均一,富水性强。B.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龙潭组(P3l)地层中,其岩性是以粘土岩、砂岩、砂页岩

7、为主,其次为泥页岩、大山碎屑岩,凝灰岩,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多呈悬挂泉或间隙小泉点出露,并受大气降雨与植物履熏度的控制,水量小,泥页岩可视为相对隔水层。C.松散岩类孔隙水15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于各系地层之上,一般多分布于河谷、槽谷、沟谷及凹地之中,主要为残坡积、冲洪积层,厚度变化较大,地下水赋集于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层的孔隙内,泉水流量一般小于0.5l/s,厚度较大的地段,泉水流量一般可达1l/s,动态变化较大,含水微弱。(2)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地下水补、径、排主要受降水、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等

8、控制,既有区域的统一规律,又有随地段的明显差异。根据调查,大气降雨是区内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来源,其中第四系松散层较厚地段及地表岩石强烈风化破碎带等地段,是接受降雨补给的较有利地带,当接受降雨补给后,岩层的富水性变得相对较强,并在一般条件下构成小范围的浅部地下水循环,即就地补给,就地排泄。大气降雨是区内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为降雨通过岩石中的裂隙、构造裂隙、溶洞、落水洞等形式渗入补给,补给期集中在每年雨季。区内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表迳流量大,其地表水多以坡面流形式汇集于山间沟谷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