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65092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校园招聘 是趋还是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园招聘是趋还是避现象:校园招聘冰火两重天每年的10月、11月是众所周知的校园招聘高峰期。一些企业的HR们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奔赴各个高校,发传单、做宣讲,忙得昏天暗地,好像一场硝烟弥漫的抢才大战。可是,还有一些企业,岿然不动,稳坐钓鱼台,对校园招聘大战的号角充耳不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呢?一直都对校园招聘怀有特殊感情的宋涛是一家企业的HR经理。他所在企业每年校园招聘会都是必去,从未缺席。而宋涛也对此一直抱有很大热情,他说,自己当初就是由公司校园招聘吸收进来,由公司一点一点培养和提升起来的。与社会招聘的员工相比,宋涛认为自己对公司的感情更深,
2、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可度也更高。每次去参加校园招聘会,看到那些稚气又踌躇满志的毕业生,他仿佛看到多年前的自己。当从他们中间发现适合公司的人才,宋涛都会跟他们讲自己进公司的故事,希望他们能像自己一样,踏踏实实在企业扎根下来,成为企业的坚实力量。虽然总免不了有人中途离开,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坏事,而是一个毕业生与企业相互选择的必经过程。每期只要留下一个人,宋涛都觉得工夫没有白费,这样一个自己培养的人才,几年之后一定可以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而事实上,这几年他从校园招聘来的新员工,留下来的,的确都有不俗的表现。同是HR经理,郭源对校园招聘就有些冷淡。其实他曾经跟HR一
3、样,对校园招聘充满向往,也希望能够培养一批忠诚度高的年轻人才梯队。可是他却被校园招聘的大学生们伤了心。招聘时谈得很好,到企业后却处处不满意,还不到半年,应届生们就所剩无几了。而剩下来的,也被用人部门抱怨眼高手低,能力太差。尤其是生产部门,曾经有一位老生产组长激烈反对带应届大学生实习,称若再招应届生来,他就辞职。郭源两面不讨好,从此跟校园招聘一刀两断。如今公司都通过社会招聘,寻找成熟的员工,虽然同样面临流失率的问题,但郭源觉得比起校园招聘已经省心省力很多。归根究底,对于校园招聘的热或冷,其本质是对应届毕业生这个群体的态度。应届毕业生,可能代表着经验的欠缺、
4、技能的不足和处事的青涩,但他们也同样代表着新生的力量、饥渴的求知欲和充满一切可能的的塑造性。对于这样一个优点与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群体,企业到底是该趋还是避?企业要不要招聘应届大学生?正方:必须要招反方:坚决不招陈词正方一辩:应届大学生是企业最新鲜的血液,也是企业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身上带着新一代员工的新特征,代表他们的职业心态和诉求,企业只有接纳他们、了解他们,培养他们,才能与他们和谐共处,才不会被他们所远离,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掌握先机。反方一辩:由于大学教育的普及,如今的大学生已不是天之骄子,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际技能,都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第一次择业
5、时应届大学生也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第一份工作往往不会长久,而企业最终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裳。考虑到人力成本,企业最好不要招应届大学生。攻辩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提出:应届大学生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职业技能都不能满足企业要求,这种说法很武断。首先这要看企业是否做到了人岗匹配。若企业不想承担任何培训,就要他们能够承担高难度的工作,这对员工不公平,也不符合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届大学生的高离职率也有企业的责任。在招聘时是否对学生夸大了其未来的职业前景?对学生的职业方向是否有做到准确把握和判断?这都是企业HR的责任,不能全部归咎于学生。反方二辩: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考虑人
6、力成本,应届大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技能的提升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企业也将付出巨额成本。企业虽然承担培训员工的责任,但培训的起点有差异,对一名成熟员工的培训无疑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另外,企业要做的是要将应届生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而非改变企业文化去适应他们。毕业生年轻气盛,对于外界的改变很抗拒,一般都会造成他们的离职。但若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就会明白职场的规则,更容易接受企业的改变。自由辩论正方三辩:企业应该改变观念,其实企业具有培训大学生的能力远比留住大学生更加重要。具有培训功能,就可以不断造血。现在不稳定的管理对象将成为一个常态,大学生不稳定,难道初中生
7、就稳定吗,这与这个时代人的个性有关,只有具备培训功能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动荡中求生存。那种想培训完了,就能得到回报的想法已经过时。只有说服了各级管理层改变观念之后,我们才能去招聘,否则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反方三辩: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与之前亦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的头衔已经不是“优秀”的代名词。企业需要的是优秀的人才,不应对大学生格外优待。若公平竞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大学生明显不具备优势。企业的目标永远是利润,一切为利润服务。要改变的不是企业,而应该是大学生。有就业的压力,他们才会反思自己,对准毕业生敲响警钟。引导和逼迫他们摒除心
8、高气傲,在学校努力学好技能。大学生说很多企业都在抱怨如今的应届大学生眼高手低,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