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

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

ID:37291917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_第1页
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_第2页
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_第3页
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_第4页
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无表情外观摄影美学的本土化研究2009年12月12日作者杨莉莉22:39

2、点击(368)

3、本文地址

4、最新回复(9)

5、我的学术文章 内容提要:"Deadpan"可译为"无表情外观",最早出自于1920年代的《名利场》杂志,本意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流露的面孔或面部表情。作为一种摄影技术美学的研究,本文首先从西方摄影发展史的角度追溯无表情外观的源头;其次以西方无表情外观艺术家的作品为案例,分析其在当代艺术和摄影自身中的潜在内涵,以及与纪实摄影的本质区别;之后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分析该技术美学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和摄影界的个案应用,提出该技术美学的两个内在要素:图像趋冷与意义趋冷,以

6、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由于国情选择和商业利益而做出不同于西方无表情外观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处理手法。关键词:无表情外观;景观摄影;摄影的纪实性;当代艺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摄影已然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媒介。日益发展成熟的图像数字处理技术满足了照片以和架上绘画相抗衡的大尺寸进入博物馆的需求,这些照片可以给观者提供宏大的场景和足够的细节内容。很多艺术家和摄影家更热衷于以规整的透视,平衡的色彩,以及对被摄对象(无论是人像、景观还是静物)的冰冷梳理的控制,给作品赋予纯粹"客观"、"纪实"的面貌,将摄影的指涉特性发挥到极致,引发观者对拍摄内容本身的关注和思考。国外摄影评论界以"DeadpanPho

7、tography"定义这种拍摄手法,2006年的加拿大纪录片《人造风景》(ManufacturedLandscapes)可以看作是"DeadpanPhotography"在中国的一次"东方主义式的推广"(西方人用影像表达其对东方的解读和想象),很多人从中了解了当代艺术家爱德华•伯丁斯基(EdwardBurtynsky)的作品和拍摄理念,并对"DeadpanPhotography"的技术美学有了普及性的认识。[1](图1)笔者将Deadpan译为"无表情外观",在本文中论述Deadpan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技术美学所呈现的可能性,分析这种技术美学在当代艺术的使用中潜藏的虚无和纪实假象。笔者认为"

8、无表情外观"属于当代艺术范畴,是一种艺术创作工具而非摄影的纪实语言,和摄影界一向推崇的摄影纪实性本体语言大相径庭,却又以一种极相似的面孔充斥其中(如国内一些摄影评论家将其解读为"后纪实"[2])。本文的第一部分从西方摄影发展史的角度追溯无表情外观的源头;第二部分则以使用此技术美学的西方主流艺术家及其作品为案例,分析其在当代艺术和摄影自身中的潜在内涵,以及与纪实摄影的本质区别;第三部和第四部分将视线转向中国当代艺术界和摄影界,观察该技术美学在本土的使用和转化,提出该技术美学的两个内在要素:图像趋冷与意义趋冷,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由于国情选择和商业利益而对此做出的不同反应。一、无表情外观的技术

9、美学溯源"Deadpan"这个英文词汇最早出自于1920年代的《名利场》杂志,本意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流露的面孔或面部表情,最早大量出现在评论家描述戏剧或电影的文章里。[3]有趣的是,摄影中的"无表情外观"面貌自1839年摄影术发明后的肖像摄影中即已出现,在长时间的曝光下,被摄者只能保持面无表情的状态。如果回顾无表情外观摄影美学的建构历程的话,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新客观主义(NewObjectivity)"摄影到德国摄影教师贝歇夫妇(Bernd&HillaBecher)的摄影实践,再到他们的学生所创立的杜塞尔多夫学派,构成此美学的发展主线。"新客观主义"兴起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代表

10、人物除了记录20世纪人类面孔的奥古斯特•桑德(AugustSander,1876-1964),(图2)还有拍摄德国鲁尔区景观的AlbertRenger-Patsch(1897-1966)和关注被放大后的植物细节的ErwinBlumenfeld(1897-1969)。他们的摄影方式是百科全书式的,采用类型学的方法。类型学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因为一个类型只需研究一种属性,所以类型学可以用于各种变量和转变中的各种情势的研究。"新客观主义"摄影家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拍摄主题即类型上,以黑白胶片客观理性的记录自然、工业、建筑和人类社会。这种把摄影作为一种视觉工具来做以社会学或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式,奠定

11、了当代摄影的方法论和工作方式的基础,也是"无表情外观"技术美学兴起的源头。德国的贝歇夫妇延续了新客观主义的摄影理念,他们拍摄正在被拆毁或改造中的德国重工业建筑,不使用全景或鸟瞰的取景方式,而是把采矿塔、鼓风炉、粮食升降输送机和水塔等工业建筑物按不同类型分类,作为画面中单一的主体,并把相同类型的建筑物照片以网格的形式拼接在一起展示。(图3)从1976年到1996年,贝歇夫妇作为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摄影系的教师,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