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本管制_外商投资与最优税差_对中国转型时期过渡性资本外逃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牛晓健、郑祖玄:资本管制、外商投资与最优税差*资本管制、外商投资与最优税差)))对中国转型时期过渡性资本外逃的研究牛晓健郑祖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经济学院200433)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我国过渡性资本外逃的现实,构建一个政府和国内企业之间关于外资超国民待遇和资本投向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演绎了外资超国民待遇导致过渡性资本外逃的机制;揭示了资本管制程度对于过渡性资本外逃的效应;诠释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何能够实施程度较高的内外资差别待遇,而在国内资本存量越来越大的今天,政府降低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客观必然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政府不了解企业资本外
2、逃真实成本时,不对称信息对最优外资税率的效应。最后文章认为,统一内外资的税率和其他政策待遇是今后改革的必然取向。关键词:过渡性资本外逃资本管制不对称信息最优税差一、导言鉴于资本外逃的特殊性,国内外理论界至今没有对其内涵达成共识,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学者们给出了为数众多的解释,从早期Kindleberger(1937)的/资本避险0论,到近期IngoWalter(1985)的/违背契约0论、Cuddington(1986)的/资本投机0论、Dooley(1988)的/逃避管制0论和Tornell(1992)的/资本来源去向0论等等不一而足。
3、国内学者宋文兵(1999)、李庆云和田晓霞(2000)、杨海珍(2000)、李晓峰(2000)也有各自不同的诠释。但耐人寻味的是,对于资本外逃的一个特殊部分,学术界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观点:与普通的资本外逃不同,这部分资本外逃出境以后,又以外资的身份向母国投资,故谓之/过渡性资本外逃0(IntermediateCapitalFlight)。一般认为,产生过渡性资本外逃的原因是政府对于内外资的差别待遇。Lessard和Williamson(1987)提出/超国民待遇理论0来解释过渡性资本外逃。他们认为除了正常的投资风险在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以外,
4、一些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同国籍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不相同,政府为了弥补投资环境的缺陷,增加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对国外资本的政策待遇超过了本国的国民待遇。这些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0使得居民和非居民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时面临着非对称的风险,因此会导致居民的资本外逃。但这些资本外逃者意识到如果能以国外投资者的身份回流,可以享受到国外资本的/超国民待遇0,因而将资本转移出境,再以外资身份投回母国无疑是较优的选择。Dooley和Kletzer(1994)拓展了以上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渡性资本外逃0进一步做出了解释。他们构建一个开放经济小国的宏观经济两
5、阶段模型研究了1988年以来大量的私人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现象,认为表面上是发达国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多样化0,实际上更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外逃资本向母国回流。他们认为资本外逃和国外资本流入是对国内政府政策进行国际套利的结果,导致资本外逃的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差异、国内资产收益的津贴、突发性的没收等依据*作者十分感谢导师姜波克教授、裴平教授和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由作者承担。1082005年第4期投资者国籍而变化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是明文规定的,也可能是对国外投资者的一些隐含津贴或补助。但是以上的研究都没有纳入决定过渡性资
6、本外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管制。学术界关于资本管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资本管制在市场缺陷的条件下/次优0效应的理论分析;二是关于资本管制对于一个国家的政策效应和福利效应的实证研究。但这些研究关注的对象都不是过渡性资本外逃,鲜见将发展中国家资本管制、差别待遇同过渡性资本外逃相联系的理论研究。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资本外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存在大量的/过渡性资本外逃0,即这部分资本外逃目的不是为了到境外投资或驻留,而是受到我国政府对于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外逃以后又以外资的身份投回中国大陆,享受外资的各种政策待遇(牛晓健
7、,2004)。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有20%是内资出境后再流入的资本(张木生,2001)。根据韩国学者刘信一(1997)的估算,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有1P4到1P3属于/外逃内资回流0,也就是过渡性资本外逃。近期的一些实证研究(陈珍,2004)也表明前期的资本外逃成为后期外商投资的来源。宋文兵(1999)、李晓峰(2000)、李庆云和田晓霞(2000)、杨海珍(2002)认为中国存在比较严重的内外资差别待遇,这是形成过渡性资本外逃的主要因素。他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过渡性资本外逃的成因,但是没有从理论上充分论证
8、内外资差别待遇导致过渡性资本外逃的机制。基于对现实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过渡性资本外逃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内外资待遇差别和资本管制的程度。通过构建一个政府和国内企业之间关于外资税率和资本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