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

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

ID:39553238

大小:213.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6

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_第1页
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_第2页
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_第3页
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_第4页
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外语教学Shan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Journal2009年第2期(总第129期)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朱长河(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摘要:隐喻认知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作为人类几千年来在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释解手段和结果,隐喻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另一方面,隐喻认知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靠性和局限性,从而可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然而,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隐喻认知不可避免。因此,只

2、有保持隐喻的多样性,我们才有可能不断接近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非隐喻性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人类的无意识自杀,提高人类的生存几率。就生态语言学而言,保持隐喻多样性不仅要求对现行环境隐喻进行生态批评,积极建构新型环境隐喻,而且要加强对其他社会的语言,尤其是异域社会语言中环境隐喻的研究。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隐喻;多样性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43(2009)02-0102-061.0引言讨这一原则对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启示。当代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在隐喻问题上突破2.0隐喻

3、认知的两面性与隐喻多样性原则了传统的修辞观,将其提高到认知的高度,认为隐喻所谓隐喻的多样性原则,就是要尽可能保持隐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喻性思维模式的多样性,以提高人类认知的能力,进的认知手段和结果。Lakoff&Johnson(1980)更是将而提高人类的生存几率。这一原则的理据在于隐喻隐喻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以强调其在人类认认知的两面性:即隐喻认知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隐喻认知既有积极的极的一面。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无论是认知手段还是认知2.1隐喻认知

4、的积极面与隐喻多样性原则结果,都会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起到指导上世纪70年代末起,随着认知隐喻说的提出,作用,因而从理论上讲,隐喻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隐喻在认知方面的积极功能得到不断重视。这种积手段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威胁,极的认知功能主要源自隐喻认知的本质和机制。从甚至是灾难。本质上讲,隐喻认知系/通过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不难理解,那些对人类生存具有潜在威胁的隐一类事物0。(Lakoff&Johnson,1980:5)隐喻认知的喻主要为环境隐喻,即以环境要素为本体的隐喻。本质其实也蕴含了

5、隐喻认知的机制,即通过两个概这些隐喻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念域之间的映射或互动,达到对其中一个概念的认知,因而成为生态语言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该范识。Lakoff&Johnson(1980)将这两个概念域分别称式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语言在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作源域(sourcedomain)和目标域(targetdomain)。其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运用语言解决这些问题中源域所标示的通常为人们较熟知的概念,一般比的可能途径0(http:PPwww.-gewi.kfunigraz.ac.atPedP

6、较具体;相对于源域而言,目标域所标示的概念一般projctPecolingP-2k)。然而,当前生态语言学的隐喻研更为抽象,认知的难度更大。从源域中映射而来的究仍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概念结构和特征与目标域中的概念映合,目标域中上阻碍了此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拟基较抽象的概念因而获得较具体的结构和特征,从而于隐喻认知的两面性提出隐喻的多样性原则,并探使得对这些概念的认知成为可能或更加容易。收稿时间:2009-02-28作者简介:朱长河(1968-),复旦大学在读博士,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

7、。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102由于隐喻认知的上述本质和机制,人类得以通熟悉的概念/战争0认知较抽象的/辩论0,但/辩论0过已知认识未知、通过具体认识抽象。隐喻的这种终究不是/战争0。隐喻认知的消极性来源之一,便积极认知功能的重要性可从其普遍性中窥见一斑。是由隐喻的性质所导致的这种潜在的不可靠性。Lakoff&Johnson(1980;1999)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抽其次,从隐喻认知的机制来看,对目标域的隐喻象概念和主观经验都是通过隐喻得到概念化的。不性认知源于从源域中映射而来的概念结构或特征与仅如

8、此,隐喻往往还是这些抽象概念的一个基本组目标域中概念的映合。这种映射是有选择性的,只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隐喻,这些概念只是/一个没能突显目标概念的某些方面,从而/势必掩盖了这一有血无肉的骨架,并失去几乎所有的概念结构和推概念的其他方面0。(Lakoff&Johnson,1980:10)同样理结构0。(Lakoff&Johnson,1999:73)以/辩论-战争0为例。这一隐喻通过突显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