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教育到临终关怀

从死亡教育到临终关怀

ID:39546185

大小:107.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05

从死亡教育到临终关怀_第1页
从死亡教育到临终关怀_第2页
从死亡教育到临终关怀_第3页
从死亡教育到临终关怀_第4页
从死亡教育到临终关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死亡教育到临终关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死亡教育到晦临终关怀/姑息保健Fromdeatheducationtohospice/palliativecare山东省健康教育所孙桐一、死亡教育(Deatheducation)众所周知,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对可能对人的健康有影响的各种相关行为进行干预。因此,这一干预应该从生命的开始直至终结。所以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自然也应当包括生和死。人终有一死,虽然这是生命的悲剧却也是无可逃脱。直面死亡更是不易,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讲,死亡更是一个为绝大多数人所忌讳的话题。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死亡教育是必要的,开展这项工作利大于弊。而死亡教育应当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

2、容,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讲更是如此。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将死亡教育列为学校课程,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都有专门的死亡教育课程。而我国在这方面开始得太多、太少。(一)概念与内涵《医学伦理学辞典》对于死亡教育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死亡教育是就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而对人进行的教育,其主旨在于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死亡。实际上,死亡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在面对死亡(他人的和自己的)时寻求良好的心理支持,其实质是帮助人们认清生命的本质,让人们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死亡教育的目的并非劝导人们死亡,而是帮助人们活得更好。(二)目的、意义与作用死亡教育不仅让人们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

3、价值、活得无痛苦,而且还要死得有尊严。它会使人们增强维护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健康素养和技能,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它既强化人们的权利意识,又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通过死亡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死亡教育是破除迷信和提高素养的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生观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医学生明确死亡的本质、伦理道德,掌握有关死亡的各种知识及应对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死亡和濒死的恐惧程度降低或消失,并能够积极采取各种调适技能满足临终者及其家属的身心需要。有人曾总结了死亡教育的3个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我们所

4、处的社会文化与实现人的优死;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中缺憾构成,使人们对死亡由无知进入到有知的境界;提供人们为临终病人提供帮助的能力,获得健康的死亡知识。开展死亡教育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点:1、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虽名为谈死亡,实乃谈生。死亡会使人对人生的价值及意义作深刻的检讨;会使人充分体会“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境界,从而珍惜生命的每一天。2、揭升人类文明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死亡文明有三个基本要求即:文明终-临终抢救要科学和适度;文明死-要从容、尊严地优死;文明葬-丧葬的文明化改革。文明死是死亡文明中的中心环节部分,尚存在着盲目和愚味

5、,只有进行普遍的健康的生死观和死亡文明教育,才能促进社会崇尚科学文明死亡的文明风尚。3、可以帮助临终病人。可缓解病人恐惧、焦虑的心理 死亡教育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致力于提高病人对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认识。通过死亡教育,使病人可以真实表达内心感受,得到家属的支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意义,保持平衡的状态及健全的人格。4、可帮助病人安然接受死亡现实。当病人经过医生诊断为不可逆性质时,对病人进行死亡教育及临终关怀护理,使病人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是不可抵抗的自然规律。能直言不讳地谈论有关死亡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为

6、自己的后事做妥善安排。自始至终保持病人的尊严,从而提高生命最后阶段的质量。5、预防不合理性自杀。临终病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在他们以死亡解除痛苦的要求得不到医生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部分病人采用服毒、自溢、坠楼、割脉等手段结束生命,令人惨不忍睹。死亡教育使人树立科学文明死亡观念,可以预防不合理性自杀。建立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以正确对待荣辱得失,珍惜生命,从而避免自杀行为所致的不良后果和影响。6、可以安慰死者亲属。有的临终者自己本身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的事实,而死者亲属却难以接受死亡的事实。有人悲痛欲绝,精神痛苦更为强烈,且时间持续很长。良好的死亡教育可使死亡后亲友的心理得以平衡

7、,给予家属以慰藉、关怀,疏导悲痛过程,减轻由于死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7、可提高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素质。临终关怀工作者接受死亡教育,提高自身对死亡科学认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对临终者及家属身心整体照护的能力。针对死亡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帮助临终者尊严地、安宁地死去,也帮助丧亲者渡过最困难的哀伤阶段。(三)发展历程1、美国l20世纪初,死亡学的概念产生,但未进行系统研究。l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推行了一次“死亡觉醒运动”(deathawarenessmoment),其突出的主题是“死亡焦虑”。l1959年,心理学家赫尔曼出版了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