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43932
大小:2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5
《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及其原因分析1前言人口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任何人口过程和人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发生和发展有其时间上的阶段性,而且又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空间,其演变过程和组合类型均有其鲜明的地域差异。从整个中国来看,人口地域分布是以“胡焕庸线”即“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大,西南半壁人口面密度小。人口分布的趋势明显的趋向于沿海低地平原,并且海拔越高,人口越稀疏,距海距离越大,人口越稀疏。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心,与上海市共扼长江入海之门户。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相接,东南与上海和浙江毗邻,
2、全省国土面积为10.26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5%,2010年底人口总数为7869.3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9%,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较大,这种较大的南北差异造成了人口分布的南北差异。因此,我利用江苏省统计年鉴2005年至2010年人口密度数据,对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进行了研究。因人口密度指标提供的是一个平均值,对江苏省而言,以13个地级市人口密度为研究对象,所以该指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地理意义。同时,这个研究可以看出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化及特征,并依此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分析城市化进程、预测就业需求和消费需求等,进
3、而指导相关部门进行人口空间规划。2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现状图12010年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不均匀,按照地区分布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苏南和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于苏南和苏中地区来说总体比较低。苏南地区,人口主要集中于苏锡常地区,并以无锡市为圆心,形成一个都市圈。另外,南京市人口密度也比较高。苏中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南通市,其次是泰州市,扬州市人口密度最低。苏北地区密度最大的是徐州市,这与正在建设中的徐州都市圈有一定的关系。宿迁市、连云港市人口密度次之,淮安市和盐城市人口密度最小。表1江苏省2005年至2010年人
4、口密度数据地级市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徐州市822830836841851864连云港市630639643651654664宿迁市613619621625632639淮安市524529530533530535盐城市471474477478479481泰州市866869864864869872扬州市688691692693692697南京市905923938949957960镇江市696699699699702704常州市804811815818821825无锡市9469569649709731008苏州市7157267367
5、42746751南通市963962958955953954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05年~2010年数据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人口密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序,得到的结果为:南通市、无锡市、南京市、泰州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扬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其结果为:无锡市、南京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扬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由表1以及2005年和2010年13个地级市的人口密度排序来看,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人口密度,总体来说,处于不断上升
6、阶段。但是,南通市人口密度在逐渐变低。在2006年之前,南通市人口密度一直处于最高的位置,从2007年开始,无锡市、南京市分别赶超了南通市,使得南通市人口密度处于第三的位置。另外,盐城市的人口密度一直以来都是处于最低的位置。3人口地域分布的影响因素3.1自然因素一般说来,只要有可能,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气候良好、水源可靠、土地平坦肥沃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居留地,在这里用同样的劳动和资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人口也易于繁殖;在那些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人们纵使能够适应环境,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这对农业生产影响尤其显著,人口也难以增值。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很
7、多,它们彼此之间多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从地形方面来看,江苏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江苏省的平原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有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因此江苏省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各个市海拔差距不大。从气候上来看,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基本以淮河为界。各地平均气温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降水量丰富。从南到北为湿润区向半湿润区过度。由此看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从南到北,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过度,但可能相差不大。从水文上来看,江苏跨江滨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全省大部分地区水系相当发达,共有大小河流和
8、人工河道2900多条,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