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教材设计与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 教材设计与分析

ID:39533035

大小:28.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5

阿长与山海经 教材设计与分析_第1页
阿长与山海经 教材设计与分析_第2页
阿长与山海经 教材设计与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 教材设计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阿长与山海经学情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出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对于叙事散文,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写人记事的手法和结构,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学习本文的内容和结构较为容易。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篇课文的难理解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于文中阿长的情感态度。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学生在体会作者儿时和写作时的不同眼光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应重点引导,同时学生在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态度时,可能会受到个别字句的影响,也应重点分析。文本定位:《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散文代表,记叙了其童年的一段经历,最初发表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的第1卷第6期。本文被收录在《朝花夕

2、拾》。这本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它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重点是掌握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感受语言平实自然、朴素亲切的特点。本文属于回忆性的散文创作,是从纷扰中寻得的闲静,而不是战斗的檄文。其被编在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篇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学习叙事散文这种文体,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文中阿长的情感态度及其变化,并学习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目标确立:1.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领会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及其变化。2.“欲扬先抑”、详略得当写作手法的运用。教法选择:启发式、讨论

3、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板书、PPT文本解读:一、有关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关于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深切同情。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对阿长个人感情上升为对普通大众的关爱和善意的批判。文章有一处细节,即阿长睡相不好,认为鲁迅对阿长的情感不仅仅是因为她对我的关爱,而且还因为她有着劳动人民最本质的一面:善良纯朴,还有文章结尾处写到的她的孤寡穷苦。在这里作者对阿长的个人情感已上升成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普遍情感。二、教学内容述评(一)抓住阿长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这节课以感知人物形象开始,以把握人物性格终

4、结。在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写作技巧方面应让学生学会“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其次,适当增加学生“读”的训练,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还有益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二)侧重分析作者感情整篇课文,看似在写事,实则在叙情。鲁迅对“阿长”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同情,更包含着对“阿长”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特别是到了“鲁迅的祈福”这一环节,作者那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达到了极致。(三)侧重双重视角分析文章的故事分为童年的鲁迅和中年的鲁迅。围绕这两个视角,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在分析过程中,将关键的字词、课内外的知识、对阿长感情的变化全部穿插讲解出来。(四)有关

5、人物形象分析鲁迅通过对“阿长”的叙写,表达了他对小人物尊严被漠视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在文章开头,作者有意写了有关“阿长”称呼的两个细节。我认为,虽然是对人的一种“称谓”,但它体现了一种“权利结构”,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结构关系”,也显现出作者对这位底层女性命运之同情。三、关于文章结构本文讲述了关于长妈妈的七件事:1.名字的来历2.喜欢切切察察及限制“我”的活动3.睡觉摆“大”字4.懂得许多规矩和礼节5.讲“长毛”的故事6.谋死“我”的隐鼠7.给“我”买《山海经》。文章以“我”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及名字的由

6、来;第二部分(3—18)写“我”对长妈妈的由“不太佩服”到“空前的敬意”到“这种敬意消失”的过程;第三部分(19—29)写因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而对她产生“新的敬意”;第四部分(30—31)怀念长妈妈。四、关于文章写法(一)“欲扬先抑”鲁迅先生在前面写阿长的粗俗、封建、无知等,表达我对阿长的讨厌和不耐烦,后来在阿长讲“长毛故事”使我产生了“空前的敬意”,再到后来为我买到《山海经》使“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直到文章最后表达了对阿长深深的怀念。整个写作过程采用了“欲扬先抑”写作手法。(二)双重叙事视角鲁迅先生当时被纷乱的世事所困扰,为了摆脱不得安宁的现状,在笔尖中寻找些许安慰,之前所

7、经历的能够提供正能量的人和事,渐渐重现在先生的脑海里。儿时那位最关心自己的“长妈妈”,曾经给予积极的力量,此时此刻成为慰藉先生心灵的良药。文章前半部分用了儿童叙事视角,写孩子时代的“我”不喜欢阿长。文章的后面则是运用成年视角,表达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末祈福式的话语是先生表达成年后内心情感的最好体现。结合作者当时的叙事视角的独特性,就主要体现为“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的交织”。五、关于文章语言在这篇散文中,有很多词语貌似不合语境,不符文章感情主线,实则是鲁迅巧妙用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