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29082
大小:57.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5
《自己整理中医学期考笔记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学科。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1春秋战国、两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难经》:在《黄帝内经》基础上有所补充和发展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 : 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2两晋隋唐时期——中药学理论体系充实、融合和临床学科发展阶段 (唐: 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 ,也是世界上最
2、早的药典——《新修本草》 )3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理论突破、派系丛生阶段 金元四大家 ①刘完素:火热论,擅用寒凉药物以清泄火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 ②张从正:攻邪论,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 ③李杲:创立内伤脾胃学说,治病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人称其为“补土派”。 ④朱震亨:力倡在“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 4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发展阶段5近现代——中医药学在坎坷中发展中孕育着新的腾飞★不治己病治未病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难经》从既病防变的角度与《内经》共同支撑了“治
3、未病”的理论;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难经》 被尊为医祖的医学家 ——扁鹊 被尊为医圣的医学家 ——张仲景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如何分类 上品120种为上,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如人参、阿胶; 中品120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治疗疾病之功效,如鹿茸; 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附子等。 ★ 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唐·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并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药王”。 ★中医提出《温疫论》的年代 明.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
4、的病源“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将病因学推进了一步。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恒动观念 —— 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⒈生理上的恒动观 ⒉病理上的恒动观 ⒊疾病防治上的恒动观 三、辨证论治 (一)辨证与论治 ⒈证 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 ⒉辨证 四诊→中医理论分析→辨病因→概括为“证” 综合病性、病位 正邪关系 ⒊论治
5、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 随法选方→ 据方施治 (二)辨证与辨病 ⒈辨病——确诊疾病——总体的认识 ⒉辨证——确立证候——阶段或类型 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再辨证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 (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⒈同病异治——同病证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⒉异病同治——不同病类似证←相同治法。 ★中医认知与思维方法1思外揣内、以表知里——黑箱2援物比类3心法和顿悟4试探和反证★阴阳属性:抽象性、
6、相关性、普遍性和相对性 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阴阳相互制约: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阴阳互根互用: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肝 心 脾 肺 肾)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所谓“五行”,如同“阴阳”一样,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
7、方法。木:木曰曲直。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火:火曰炎上。 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土:土爱稼穑。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金:金曰从革。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水:水曰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人体的五脏与五行属性归类 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