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断裂 总结

疲劳断裂 总结

ID:39527163

大小:1.4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05

疲劳断裂 总结_第1页
疲劳断裂 总结_第2页
疲劳断裂 总结_第3页
疲劳断裂 总结_第4页
疲劳断裂 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疲劳断裂 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部分疲劳断裂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型式,典型焊接结构疲劳破坏事例表明疲劳断裂几率高,具有广泛研究意义。疲劳破坏发生在承受交变或波动应变的构件中,一般说来,其最大应力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因此断裂往往是无明显塑性变形的低应力断裂。疲劳断裂过程的研究表明,疲劳寿命不是决定于裂纹产生,而是决定于裂纹增大和扩展。因此,本章将在介绍疲劳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原理着重分析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规律、影响因素及疲劳寿命估算。§3-1疲劳的基本概念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结构产生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为防止结构在工作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疲劳设计采用σ―N曲

2、线法确定疲劳强度。一、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1、应力疲劳在低应力、高循环、低扩展速率的疲劳称为应力疲劳,也叫弹性疲劳。七特点是在应力循环条件下,裂纹在弹性区内扩展,且裂纹扩展速率低。2、应变疲劳在高应力、低循环、高扩展速率下的疲劳称为应变疲劳,也叫塑性疲劳。其特点是应变幅值很高,最大应变接近屈服应变,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达每次循环10-2mm),寿命短(小于104周)。二、疲劳强度和疲劳极限1、乌勒(Wöhler)疲劳曲线(1)结构在多次循环载荷作用下,在工作应力σ(σmax)小于强度极限σb时即破坏,在不同载荷下使结构破坏所需的加载次数N也不同,表达结构破坏载荷σ和所需加载次数N之间的关系

3、(σ―N)即为乌勒(Wöhler)疲劳曲线。(2)疲劳曲线在加载次数N很大时趋于水平,若以σ―lgN表示则为两段直线关系(3)图示(略)2、疲劳强度(条件疲劳极限)(1)疲劳曲线上对应于某一循环次数N的强度极限σ即为该循环下的疲劳强度(σr)(2)σr=f(N)σr对应σmax,一般N<1073、疲劳极限(1)结构对应于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强度极限即疲劳极限(2)为σ―lgN疲劳图中的水平渐近线12三、应力循环特性1、应力循环中各参数及应力循环特性系数①σmax―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值,σmax=σm+σa②σmin―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值,σmin=σm-σa③σm=(σmax+σmin

4、)/2--应力循环中平均应力值④σa=(σmax-σmin)/2―应力循环中应力振幅⑤r=σmin/σmax―应力循环中应力循环特性系数2、特殊循环特性(1)对称交变载荷,r=-1,疲劳强度σ-1(2)脉动载荷,r=0,疲劳强度σ0(3)拉伸变载荷,0

5、示在一定循环次数下疲劳强度σr与应力循环特性系数r之间关系的曲线即疲劳图,有四种表示法:σmax―r、σmax―σm、σa―σm、σmax―σmin。2、疲劳图意义(1)工程上可用疲劳图查找疲劳强度用于结构设计(2)用于疲劳断裂机理探讨3、疲劳强度表示法已知应力循环特性r要求会用疲劳图求疲劳强度σr,并熟练掌握特殊循环特性的疲劳强度σ1、σ0、σ-1。(1)σmax―rσmax和r表示的疲劳图(如图6所示),它能直榜的将σmax和r12的关系表示出来。(1)σmax―σm用σmax和σm表示的疲劳图如图7所示,横坐标表示平均应力σm,纵坐标表示应力σmax和σmin,在与水平线成45角的方

6、向绘一虚线,将振幅的数值σa对称地绘在斜线两侧,两曲线相交于C点表示振幅σa=0,其疲劳强度为静载强度σb,线段ON表示对称循环时的疲劳强度σ-1,此时σm等于零,线段O¹N¹表示脉动循环时疲劳强度σ0。从该疲劳图上可以用作图法求出任何循环特性系数(r)下的疲劳强度,自0点作一与水平线成α角的直线,使tgα=σmax/σm=2σmax/(σmax+σmin)=2/(1+r)则直线与图形上部曲线交点的纵坐标就是r循环特性下的疲劳强度σr。(2)σa―σm用σa和σm表示的疲劳图如图8所示。横坐标为σm,纵坐标为σa,曲线上各点疲劳强度σr=σa+σm。纵坐标A交点为对称循环时疲劳强度σ-1,

7、横坐标B交点为静载强度σb,从0作45射线与曲线交点C表示脉动循环,其疲劳强度σ0=σa+σm=2σa=2σm。若自0点作α角射线与曲线相交,并使tgα=σa/σm=(1-r)/(1+r),则交点的σa+σm=σr,即为r时的疲劳强度。(3)σmax―σmin用σmax和σmin表示的疲劳图如图9所示,由原点0出发的每条射线代表一种循环特性,如原点向左与横坐标成45°的直线表示交变载荷,r=σmim/σmax=-1,它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