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23917
大小:531.7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5
《谈谈汉语熟语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谈汉语熟语的文化特色和修辞特色一、所谓熟语熟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熟语的形式简练,内容丰富,含义深刻,风格幽默,具有社会哲理,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指谚语、俚语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例:晒太阳——并不是把太阳拿来晒,而使用它来晒别的东西。救火——是要把火熄灭,而不是怕他熄灭才要救。看病——是指病被看吃食堂—去食堂吃而不是把食堂吃下去1惯用语—习惯口用语,简明、生动、形象。如: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与成语区别:①其通
2、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而成语显得文雅,含义深,具有书面语特点。②多是3个音节的动宾短语,而成语大都是4个音节,结构较为复杂。③多有能够拆开,动宾间可以插进其它成分,而成语不能随意拆开插进成分。 如:打棍子——打你一棍子。敲竹杠——敲了他的竹杠2.谚语—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定型化口语。其特点:①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一个事理,使人受启示。如: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②其结构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生动形象与成语区别:第一从结构说,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都是4个字短第二从来源
3、说,谚语来自群众口语,成语来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等书面语。第三从特点看,谚语通俗易懂,成语文雅深刻。3.格言—简炼而又含义深刻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如:事实胜于雄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谚语区别:①来源不同。谚语来自群众,格言来自名人记录类的文献记载。②意义色彩不同。谚语通俗,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色彩浓厚。③格言哲理性和教育意义更强,大都有意味深长,促人猛醒4.歇后语—由只说“前语”便可猜测到后语意思的一种口头语。喻义:水中捞月——一场空 谐音: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二、熟语的来源1、来自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如:再平的路也有几块石头:比喻前进的路上总会有障碍或阻力2、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如:少吃咸鱼少口干:比喻远离是非,可以少惹麻烦。3、来自个人的人生感悟如:人多出圣人:比喻人多出智慧。 圣人门前卖字画: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领。4、来自个人对某事、某现象的爱憎。如: 种火又长,柱门又短:比喻一个人高不成低不就,没有用处。5、来自典故。如“走麦城”、“人在曹营心在汉”、“此地无银三百两”。三、熟语的文化特色平白通俗,简洁易懂。这与广大人民质朴、敦厚的性格有关,他们做
5、人踏踏实实,直率纯真,说话也自然以明白、直接表达意思为目的,不会刻意去拐弯抹角。象“熬过冬就是夏(比喻只要渡过眼下难关就有盼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比喻人的才能、身份、财富等不表现在外表上)”等就是如此。四、修辞特色1、熟语一般讲求对偶、比喻、音韵等修辞手法。2、每个俗语基本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表层(本意),一是里层(比喻意)。表层与里层的关系象茶壶与茶水,茶壶不过是个盛水的躯壳,真正的内容与重点是里面的茶水,所以理解俗语要透过表层的“本意”去捉摸里面的“比喻意”。如“按下葫芦瓢起来”,我们知道,瓢是由葫芦加工成的,他们
6、本是一类事物,由这个“本体”出发,我们稍加分析就能找到“喻体”——“一件事情刚解决,另一事情又出来了”,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大多数”俗语在语意表达上都借助了比喻的修饰手法,于是“绝大多数”俗语与语意的关系都遵循了如下结构正因为绝大多数俗语的产生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所以导致俗语不可争议地在理解上比成语容易,借助比喻,表意形象生动。而且比成语来得生动形象,简洁易懂。 既然只是“绝大多数”,那么自然有一些不遵循此特点。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至亲无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人不自在,自
7、在不成人”等就是直接表意,来得更直截了当,当然这种形式的毕竟是少数。五、熟语的感情色彩及语言环境1、辨别熟语的感情色彩熟语大多是用来调侃人的,因此以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现象的居多。所以,判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应该学会辨别熟语的感情色彩。2、注意熟语使用的语言环境口语化是熟语的一大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用;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不宜使用熟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