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23623
大小:290.2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5
《《抗震规范解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抗震规范部分解读前言地震作用抗震措施基本规定性能化设计前言1924年日本《都市建筑规则》首次提出要对结构进行抗震验算的要求。规定总地震水平力为重力荷载的0.1倍,并按各层的重力荷载比值分给各楼层。上世纪50年代Housner根据当时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给出了用于设计的“平均反应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N.M.Newmark提出在设计结构时取用不大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结构一个基本的屈服承载力,当发生更大的地震作用时结构将在一系列控制部位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并逐步耗散地震冲击。规范提出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2、关键问题:1)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2)与屈服水准对应的延性要求。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结构在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基本烈度下地震作用x结构影响系数CC=即C值越小相应的就要求延性越高中国规范c值对于不同烈度区和不同结构形式都取的同一定值,约为0.35.例如《抗规》P32表5.1.2-2中7度35cm/s2=100cm/s2x0.35新规范有关地震作用计算的修改5.1.2条3点:明确规定时程分析当取3条波计算时应取计算包络值;当取7条及7条以上地震波时可取平均值。5.1.2条7点,参14章,明确规定了地下室的
3、抗震等级、抗震计算要求及抗震构造措施。5.1.4条场地类别增加了I0类。5.1.5条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调整了阻尼比对曲线的影响,避免了不同阻尼曲线在长周期段的相交。抗震措施抗震等级(延性等级)人为内力调整(四级有规定)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6.1.2条:某些框架结构抗震等级提高了,分界线由原先的30m改为24m;对于24m以下的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降低了。另外,明确大跨度框架为跨度不小于18m。强柱弱梁人为内力调整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框架结构柱端与柱底弯矩增大系数增大了非框架结构
4、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不变,四级为1.1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旧规范1.51.251.151.0新规范1.71.51.31.2框架结构柱底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旧规范1.41.21.11.0新规范1.71.51.31.2原因:①梁、柱端塑性铰陆续出现过程中的多次内力重分布导致某些柱端弯矩增大。②由于柱端尤其是柱底一般轴压比较大,延性较梁端差。③应尽量推迟柱端出铰,避免形成机构。强剪弱弯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延性很小,应使结构达到高延性前不发生剪切破坏。新旧规范剪力调整系数对比:梁端剪力:不变。柱端剪力
5、:框架结构柱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旧规范1.41.21.11.0新规范1.51.31.21.1其他结构类型框架柱:增加四级1.1节点核心区剪力验算新规范增加了对三级框架梁柱节点抗剪验算。节点核心区剪力:①节点区并非完全刚性。②左右梁端大震下进入屈服,上下端贯通钢筋在节点两端的受力状态相反导致节点区形成剪力流。强节点增大系数框架结构强节点增大系数增大了非框架结构强节点增大系数一、二级不变,三级为1.1一级二级三级旧规范1.351.21.0新规范1.51.351.1抗震构造措施保证梁端延性要求的构造措施保证柱端延性要
6、求的构造措施保证剪力墙延性要求的构造措施保证梁端延性要求的构造措施(强条)与旧规范相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不应”变成了“不宜”。如果因为计算时不计入受压钢筋导致受拉钢筋超过2.5%,则受压钢筋相应加大了梁端受弯承载力,对于“强柱弱梁”的实现十分不利。规定梁端上下配筋比,是因为在大震下梁端可能出现不小的正弯矩。梁端配筋率超过2.0%时,加大箍筋直径是为了保证在大震下梁端纵筋受压纵筋不至局部压曲失稳,同时加强箍筋对受压混凝土的约束,达到满足大震下的延性要求。保证梁端延性要求的构造措施
7、(一般性规定条)对于框架结构中的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筋的直径“不应”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如“400X600”截面柱在贯通400边的钢筋直径不得大于20mm。柱纵筋总配筋率有所变化。框架结构的柱纵筋总配筋率相对加强了。例如:C60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柱,纵筋强度为HRB400时,各级框架柱最小总配筋均同比增长了0.15%。柱箍筋直径间距增加了“一级框架柱箍筋直径大于12,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保证柱端延性要求的构造措施(强条)框架柱截面尺寸。一、
8、二、三级:>2层矩形不宜小于400mm,圆形不宜小于350mm柱轴压比限值。增加了四级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框架结构中的柱轴压比限值同比降低了0.05。体积配箍率最小体积配箍率限值没有变,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时“箍筋重叠部分应扣除”的规定去掉了。同时也没有规定重叠部分箍筋体积是否应计入。保证柱端延性要求的构造措施(一般性规定)分布筋配筋率:四级高度小于24m,最小0.15%间距:“不应”大于300mm,改为“不宜”直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