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ID:39508143

大小:1.15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04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_第1页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_第2页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_第3页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_第4页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zzzzzzzzz自我意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所有物等的认识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等的认识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社会自我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个体通过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增强了社会意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标准。这个阶段称为社会自我阶段。例如:小宁在家里由于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小皇帝的地位。但是,在学校里由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而

2、不偏爱任何人、小宁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成员,不能再象家里那样放肆了,要写作业、打扫卫生等等。这样,小宁由于在学校里的身份、地位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完全不同于在家里的情况,开始表现出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从14、15岁到成年,大约10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的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大大提高。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地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我们开始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在这个时候,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不再象以前那样满足,开始对自己不满意,希望改变自己的

3、外貌、性格等因此,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①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状态,称生理自我;②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③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自我概念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躯体特点、行为特点、人格特点、角色

4、特点等的认识。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主观性强,是自我概念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投射自我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的认识。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不一定相同,两者之间可能会有距离。当这个距离相差太大时,个人便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因而产生隔阂。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构建将来要达到的理想标准,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   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或“我是怎样一个人”等问题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1、婴儿最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将自己与客观事物混为

5、一谈,他们玩弄自己的手、脚,就像玩弄一件玩具一样。2、将近1岁时,儿童开始把自身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区分开来,初步认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例如:大约在1岁末的候,牙牙学语的儿童开始用手指可以拿到纸、笔,拿到什么是什么,但他知道手指是自己的,这样就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以后儿童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进一步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刚出生的新生儿,并没有意识,也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一些简单、片断的感觉、动作和本能的反射。到1岁左右,产

6、生了自我感觉,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最初级的形态从无数次差别中,大脑中对自己身体的反应和对他物的反应形成稳定的相对独立的差别特征,新生儿逐渐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实体,是动作的主体,体验到了自我的存在和力量, 产生了最初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了自我感觉。8/10/202111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3、在1岁以后,儿童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开始把自己的名字当做自己的信号,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例如:两岁左右的儿童,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

7、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代号,遇到叫周围同名的别的孩子时,他会感到困惑。儿童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握代名词我、你时,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此时,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来认识。从此,儿童的独立性开始大大增长起来,儿童经常说我自己来,我要……。随着儿童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我评价,懂得了乖或不乖、好或不好的含义。3岁左右,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反抗期”,“我自己来”、“我要”、“是我的”、“我不”等词汇频繁出现。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此时,孩

8、子急需证明自己并不是毫无用处、软弱无力,他在尝试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个时候,父母一方面应给孩子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和积极的解决,日后较易形成良好的自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反之,如果父母给予过多的“不准”、“不许”来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孩子可能因此变得消极、没有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比如训练孩子的自主吃饭、自主系鞋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