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05067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4
《记叙文阅读的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叙文阅读的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方法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答题技巧: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二、情节:1、概括主要事件 答题提示: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2、人物感情变化轨迹 答题提示:从文中找出描述心理的词语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
2、什么?(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三、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四、赏析句子 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1、某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衬托、对比、烘托铺垫,表现人物品质、心理、情感,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心理活动:如感动、感激、愧疚、自责、喜悦等,一定要答出原因。2、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技巧: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3、。其中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7如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a.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引起
4、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b.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含蓄、卒章显志、使文章结构完整等c.过渡的句子: d.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带回突出。八大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比喻:生动、形象;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③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④反问:加强语气;⑤反复:强调;⑥对比:突出其中一个;⑦对偶:句式整齐,结
5、构统一;⑧夸张:极力表现事物某种特征。 (运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另外,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主题,贯穿全文)入手,或者从句子本身的作用、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入手。4、对含有某个特殊词语的句子理解赏析时,应扣住词义、语境来具体表述词语所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表述人物的思想感情五、根据原文分析问题。 在文中找到根据,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六、分析人物形象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7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
6、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 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 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七、对写法的分析: 表达方式:(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
7、:(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八、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
8、语言等;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的推测。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进行。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符合情节的发展、适合语境。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正确表述。7九、阅读体会:紧扣文章主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做此类试题要认真审题,明确限制的角度,不可将自己读文的感受面面俱到地回答。深入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还要从文章中跳出来,联系现实生活。而你们失误最多的地方就是不能“结合事例”谈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