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03308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4
《荒诞(国图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文名称:荒诞拼音:huɑnɡdɑn出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外文名称:absurd正文:具有与传统的美学范畴截然不同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平面化、平板化以及价值削平,给人一种无中心、无深度、无意义、无可无不可的感觉。 它与荒诞派戏剧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荒诞派戏剧追求的审美风格的结晶。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剧种。传统戏剧的主要因素都被它弃之不顾:没有连贯的情节,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没有集中的主题思想,甚至连对白也语无伦次,毫无逻辑性可言。荒诞派戏剧作品常常表现人物突如其来的灾难,其中没有喜怒哀乐、是非善恶
2、、因果关系,只剩下荒诞、不协调和恐怖,如荒诞派戏剧大师E.尤内斯库的定义:“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另一位荒诞派戏剧大师A.加缪对荒诞感也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一旦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诞感”。 总体说来,荒诞感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人与世界的疏远和分离,二是由此而造成的心理苦闷。
3、这种感觉很难用快感和痛感来描述。在传统的美感类型中,无论是单纯的快感还是经由痛感转化而成的快感,都表现为主体心灵的感动、兴奋甚至一种强烈的激荡;而荒诞感则与此完全相反,表现为一种极端的冷漠和不动声色。中文名称:荒诞派戏剧拼音:huɑnɡdɑnpɑixiju出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外文名称:absurdtheatre正文:现代戏剧流派。兴起于法国。荒诞(absurd)一词《椅子》剧照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M.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
4、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一种感受。荒诞派剧作家拒绝像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来反映荒诞的生活,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荒诞派戏剧在艺术上有几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荒诞派剧作中最先引起注意也是最典型的,是S.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最极端
5、的是他的《呼吸》(1970),这出戏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其他著名的荒诞派剧作有E.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J.热内的《女仆》、《阳台》,H.品特的《一间屋子》、《生日晚会》,等等。 贝克特在他的剧作里塑造的人物都是些病态、丑恶的流浪汉、瘪三、残废者、老人。从《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终局》中的4个残废人、汉姆和他的缩在垃圾桶里不时探头出来觅食的双亲,到《美好的日子》里埋在沙土中的老妇温妮,都是些丧失自我、徒具人形的人。他在剧中一再表现的基本命题是人在死亡面前束手无策,人生荒诞绝望,只能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 尤内斯库的剧作描述了现
6、实的荒诞、人格的消失、人生的空虚、人的存在无希望无意义,以及物对人的压迫、人的异化。 阿达莫夫剧作中的人物几乎全是还原为人的原型的人,旨在揭示物质文明的残酷。 热内的剧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美化罪恶,使邪恶成为美德,视黑暗为光明的化身。他笔下的人物全是正常社会之外的人,并表明人世间现存的一切都是梦幻和骗局。 品特的早期剧作是一种“威胁的喜剧”,主要表现人生存的不安,以后的作品则主要描写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相互沟通的困难。 荒诞派戏剧在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在西方剧坛声誉鹊起,到20世纪50~60年代曾成为一种强大的戏剧潮流,贝克特1
7、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尤内斯库1970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此后即逐渐成为陈迹,但它对西方剧坛的影响是深远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