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心理

教育,教育心理

ID:39497685

大小:309.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7-04

上传者:U-2437
教育,教育心理_第1页
教育,教育心理_第2页
教育,教育心理_第3页
教育,教育心理_第4页
教育,教育心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育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C )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B )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C )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C )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D)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 )2.B 3.C 4.C 5.D   6.A 7.A 8.A 9.B 10.D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A)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64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D)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B)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C)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B)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  11.B12.D13.C14.B15.A  16.C17.D18.C19.D20.C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D)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4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C)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  2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B)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2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A)  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  2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C)  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  2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B)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21.B22.A23.C24.B25.A  26.B27.A28.A29.B30.B   2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A)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64   2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B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2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B)  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3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B)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31.A32.B33.D34..C35.C  36.D37.B38.A39..B40.D  3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A.2岁B.4岁C.6岁D.8岁  3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B)  A.1岁B.3岁 C.5岁 D.7岁   3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D)64   A.50%-60%B.60%-70%C.70%-80% D.80%-90%  34.人格的核心是(C)  A.能力B.智力 C.性格  D.气质  3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C)  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 D.获得  3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3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B)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考试大D.欲望内驱力  3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  3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B)  A.顺就迁移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  4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D)  A.命题B.案例C.反例 D.正例  4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C)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  4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4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C)64   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41.C42.A43.C44..B45.D  46.D47.D48.D49.B50.D  4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B)  A.初一B.初二 C.初三 D.高一  4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D)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4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D)  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4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D)  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4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D)  A.42 B.52 C.62D.72  4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B)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  5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D)  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  5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D)  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  5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  5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64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  5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5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5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5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5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  5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6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  6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B)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64   6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63.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C)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6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 61、A62、B63、A64、C65、C  66、C67、C68、B69、D70、C  65.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66、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  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  67、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  6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64   69、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D)  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70、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C)  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71、D72、B73、D74、A75、B    7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72、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C.澳苏贝尔D.奥斯本  7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D.头脑风暴法64   74、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75、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B)  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  7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77、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8、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7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B)  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公正阶段  8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81、人工智能是属于(D)64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D.机器学习  82、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8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  A.桑代克B.斯金钠C.加涅D.金布尔  84、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  8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C)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86、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  87、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托尔曼  88、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  89、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64   90、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6、B77、D78、D79、B80、A  81、D82、C83、B84、C85、C  86、D87、D88、B89、A90、C  91、A92、A93、C94、C95、D  91、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  9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9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  94、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95、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  96、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  A.熟悉性临近性B.形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64   97、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98、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99、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  100、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61、A62、B63、A64、C65、C  66、C67、C68、B69、D70、C  71、D72、B73、D74、A75、B  76、B77、D78、D79、B80、A  81、D82、C83、B84、C85、C  86、D87、D88、B89、A90、C  91、A92、A93、C94、C95、D64   96、A97、B98、A99、D100、A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64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64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64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64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D       2.B        3.B       4.A       5.C6.C       7.B        8.B       9.C      10.D11.C      12.A      13.A      14.C      15.D16.D      17.A      18.B      19.A      2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64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A.骑马B.投枪C.音乐D.吟诗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D.学生自觉锻炼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64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10.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1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转移24.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2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的D.匀加速的26.年龄智商(IQ)的公式是A.B.C.D.27.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A.生理与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8.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64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29.“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理智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31.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A.“登门槛”效应B.低球技术C.留面子效应D.过度理由效应3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33.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心理学家是()A.阿德勒B.弗洛伊德C.斯普兰格D.荣格34.情绪所反映的是()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35.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A.常态分布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教育学部分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64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64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心理学部分二五、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24.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25.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无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26.思维的过程不包括()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27.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28.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A.兴趣爱好类型B.性格类型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动机需要类型29.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30.下列哪种选项是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的项目()64 A.完成图片B.排列图片C.实物组合D.数字推理31.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耶克斯和多德森B.马斯洛C.韦纳D.多伊奇32.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33.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A.罗夏克墨迹测验B.句子完成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34.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A.研究型B.艺术型C.现实型D.社会型35.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D.最近效应教育学部分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64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心理学部分三64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A.意识活动B.反射活动C.智力活动D.精神活动2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A.B.C.D.25.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26.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A.20%B.30%C.50%D.70%27.气质类型()A.有好有坏B.都是好的C.都是坏的D.无好坏之分28.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A.竞争目标结构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D.成就结构29.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30.拉塔标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D.责任扩散31.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A.精神分析法B.行为矫正法C.人本主义疗法D.理性情绪疗法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B.班杜拉C.马斯洛D.艾利斯64 3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3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35.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教育学部分四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64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上课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心理学部分四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64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24.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25.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26.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D.会产生侥幸心理27.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原型启发28.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29.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C.真实坦诚D.留有余地30.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A.能力类型差异B.能力水平差异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D.能力结构差异31.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32.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知3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34.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64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3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教育学部分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7.教材包括()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64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心理学部分五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本文文档版下载:http://www.k12zy.com/31/75/317502.htmA.表象B.想像C.意识D.思维2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感觉B.知觉C.记忆D.表象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A.生理B.心理C.行为D.心理和行为26.在性格的A-B-C理论中,认为导致个人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A.A因素即诱发事件B.B因素即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64 C.C因素即由A直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D.以上三者都不是27.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A.信度B.效度C.常模D.智商28.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D.责任扩散2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耶克斯和多德森B.马斯洛C.韦纳D.多伊奇30.听觉中枢位于()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31.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32.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33.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35.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教育学部分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64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64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D.长期性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心理学部分六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A.生理型与社会性B.高级和低级C.长远与短暂D.主导性与辅助性25.“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A.强度B.活动C.持续D.对比2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27.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常态分布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28.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64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D.心理现象2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30.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A.语言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3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2.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3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集合D.原型内化34.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个性心理条件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D.个性倾向性3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教育学部分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新的剥削和压迫64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明朝中叶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谈话法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12.课程具体包括()A.课程计划B.教材C.教学大纲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A.10-12岁B.11~15岁C.13-16岁D.12-16岁64 心理学部分七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类需要层次理论首先提出者是(B)A.莫瑞B.马斯洛C.弗洛伊德D.赫尔24.不是思维的基本方式的一项是(D)A.概念B.判断C.推理D.比较25.“矫正错误”是注意的(D)A.选择功能B.整合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26.“灵感或顿悟”是(D)A.创造思维B.再现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27.鲁班发明锯是借助(D)A.定势B.变式C.问题D.原型启发28.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B)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很快D.很慢29.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30.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A.创造能力B.抽象概括能力C.观察力D.记忆力31.“赛马跨越障碍,加速冲刺动作”是(C)A.本能行为B.习惯动作C.随意动作D.不随意动作32.人际交往的原则包括(C)A.主动交往B.学会批评C.社会交换D.勇于认错33.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5个时期。性蕾期的时间段是(A)64 A.3岁至5岁或6岁B.18个月到3岁C.6岁持续到12岁D.出生持续到大约18个月34.研究发现,增加阿希式实验情境的模糊性,则从众率就会(B)A.减低B.增加C.不变D.难以确定35.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B)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教育学部分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2.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这说明教育具有(D)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3.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C)A.体育B.体育、美育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4.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A.国民教育制度B.教育规章制度C.招生考试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5.教师表率作用的主要表现是(A)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6.《论语》上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B)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7.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B)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64 8.不是选择德育方法依据的一项是(C)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政治形势D.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行、情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10.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B)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B.扩大学生活动领域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11.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B)A.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B.以教学为主C.教学、科研并重D.全部时间用于教学12.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13.启发性原则的提出是符合(D)A.教学的目的B.教学任务C.知识本身的特点D.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学部分八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传入神经元也称为(B)A.联络神经元B.感觉神经元C.运动神经元D.单极神经元2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反应效率的是(A)64 A.动机水平适中B.动机水平较低C.动机水平很高D.动机水平很低25.一支白粉笔,无论将它放在明处还是暗处,人都会知道它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是(B)本文文档版下载:http://www.k12zy.com/31/75/317502.htmA.颜色恒常性B.亮度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形状恒常性26.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AA.知觉B.感觉C.识记D.思维27.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其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什么干扰较多?(D)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28.“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B)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C.直接回忆D.追忆29.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引起的情绪是(C)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30.与“强平衡、不灵活”神经类型相应的气质类型是(C)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31.性格类型在社会评价上(A)A.有好坏之分B.无好坏之分C.都是好的D.都是坏的32.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C)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33.心理咨询工作任务的侧重面(C)A.治疗B.补救和矫正C.预防和促进D.外部指导34.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C)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广度35.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D)A.思维B.想像C.注意D.复述64 教育学部分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C4.B5.B6.D7.C8.C9.A10.B11.D12.A13.C心理学部分一参考答案五、选择题23.B24.A25.A26.C27.D28.A29.C30.B31.A32.B33.A34.D35.A教育学部分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B4.C5.B6.B7.B8.D9.A10.C11.B12.A13.C心理学部分二参考答案五、选择题23.A24.A25.D26.B27.C28.C29.C30.D31.C32.B33.D34.C35.B教育学部分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C4.B5.C6.A7.D8.D9.C10.B11.C12.A13.D心理学部分三参考答案五、选择题23.B24.B25.D26.C27D28.B29.A本文文档版下载:http://www.k12zy.com/31/75/317502.htm64 30.D31.C32.B33.B34.A35.D教育学部分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A4.B5.B6.C7.B8.C9.C10.A11.B12.B13.A心理学部分四参考答案五、选择题23.B24.D25.B26.B27.B28.D29.A30.C31.A32.A33.A34.D35.B教育学部分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B4.C5.D6.C7.D8.C9.B10.C11.D12.B13.D心理学部分五参考答案五、选择题23.D24.A25.A26.B27.C28.D29.C30.B31.A32.C33.D34.D35.B教育学部分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A4.B5.D6.D7.B8.A9.D10.C11.B12.D13.D心理学部分六参考答案五、选择题23.D24.B25.D26.A27.A28.D29.B64 30.C31.A32.A33.D34.A35.C教育学部分七参考答案选择题1.A2.B3.B4.D5.C6.B7.C8.B9.D10.B11.B12.D13.B心理学部分七参考答案五、选择题23.B24.D25.D26.D27.D28.B29.A30.A31.C32.C33.A34.B35.B教育学部分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4.D5.A6.B7.B8.C9.D10.B11.B12.C13.D心理学部分八参考答案五、选择题23.B24.A25.B26.A27.D28.B29.C30.C31.A32.C33.C34.C35.D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三份试卷)(第一卷)一、单选题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64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64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二、多选题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64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会教育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第二卷)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64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第三卷)64 一、选择题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64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教师模拟题: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64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64   20.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A 4.A 5.D 6.C 7.D  8.C 9.D 10.B 11.B 12.A 13.D 14.B  15.D 16.C 17.D 18.A 19.C 20.C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模拟考试题3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2.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3.西欧中世纪早期对普通平民子弟进行宗教教育及传授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叫(  )A.大主教学校   B.僧院学校   C.教区学校   D.寺院学校4.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A.墨翟、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   5.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D.《学记》6.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   (   )A.诗、书、礼、乐、易、春秋   B.诗、书、礼、仁、义、智C.德、智、礼、义、诗、春秋   D.德、书、礼、乐、义、仁64 7.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D.苏格拉底8.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  A.《太阳城》   B.《理想国》、   c.《政治学》  D.《乌托邦》9.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对学说,开辞后代在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之先河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波拉图   c.赫拉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10.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1.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康德   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   D.福禄贝尔12.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13.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C.凯洛夫《教育学》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4.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1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单项选择题64 1.C2.D3.C4.B5.D6.A7.D8.B9.D10.D11.C12.D13.A14.A15.B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2.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3.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6.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7.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8.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B.效度较好c.区分度较好D.难度适中9.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64 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10.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A.专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11.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2.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公正评价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13.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A.自愿性B.强制性C.规范性D.随意性14.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生长高峰期内,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快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A.JI顷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5.《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6.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17.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8.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1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20.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64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B.6.B.7.C.  8.A.  9.D.  10.B.11.D.  12.c.  13.A.14.c15.B.  16.A. 17.A.  18.B19.A.  20.A.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7.教材包括()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B4.C5.D6.C7.D8.C9.B10.C11.D12.B13.D64 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A.表象B.想像C.意识D.思维2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感觉B.知觉C.记忆D.表象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A.生理B.心理C.行为D.心理和行为26.在性格的A-B-C理论中,认为导致个人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A.A因素即诱发事件B.B因素即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C因素即由A直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D.以上三者都不是27.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A.信度B.效度C.常模D.智商28.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D.责任扩散2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耶克斯和多德森B.马斯洛C.韦纳D.多伊奇30.听觉中枢位于()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31.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32.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33.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35.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23.D24.A25.A26.B27.C28.D29.C30.B31.A32.C33.D34.D35.B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64 D.全面发展教育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D.长期性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A4.B5.D6.D7.B8.A9.D10.C11.B12.D13.D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A.生理型与社会性B.高级和低级C.长远与短暂D.主导性与辅助性25.“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A.强度B.活动C.持续D.对比2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27.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常态分布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64 D.负偏态分布28.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D.心理现象2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30.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A.语言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3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2.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3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集合D.原型内化34.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个性心理条件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D.个性倾向性3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五、选择题23.D24.B25.D26.A27.A28.D29.B30.C31.A32.A33.D34.A35.C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新的剥削和压迫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明朝中叶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64 D.谈话法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12.课程具体包括()A.课程计划B.教材C.教学大纲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A.10-12岁B.11~15岁C.13-16岁D.12-16岁参考答案选择题1.A2.B3.B4.D5.C6.B7.C8.B9.D10.B11.B12.D13.B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类需要层次理论首先提出者是()A.莫瑞B.马斯洛C.弗洛伊德D.赫尔24.不是思维的基本方式的一项是()A.概念B.判断C.推理D.比较25.“矫正错误”是注意的()A.选择功能B.整合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26.“灵感或顿悟”是()A.创造思维B.再现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27.鲁班发明锯是借助()A.定势B.变式C.问题D.原型启发28.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很快D.很慢29.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30.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创造能力B.抽象概括能力C.观察力D.记忆力31.“赛马跨越障碍,加速冲刺动作”是()A.本能行为B.习惯动作C.随意动作D.不随意动作32.人际交往的原则包括()A.主动交往B.学会批评C.社会交换D.勇于认错33.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5个时期。性蕾期的时间段是()A.3岁至5岁或6岁B.18个月到3岁C.6岁持续到12岁D.出生持续到大约18个月34.研究发现,增加阿希式实验情境的模糊性,则从众率就会()A.减低B.增加C.不变D.难以确定35.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五、选择题23.B24.D25.D26.D27.D28.B29.A30.A31.C32.C33.A34.B35.B64 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7.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8.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9.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14.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5.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16.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17.(   )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A.教授   B.教育   C.教育学   D.教学18.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19.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20.(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21.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两者关系的看法正确的是(   )。A.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64 B.正确的教育方针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D.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22.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B4.B9.B10.D11.B12.D13.B14.B15.C16.A17.A18.A19.B20.D21.B22.A一、选择题1.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3.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4.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5.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6.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64 13.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14.“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选择题1. B2.A3. C4.A8.A9.B10.B11.A12.D13.A14.C选择题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64 D.个别差异性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A.遗传B.成熟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16.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洛克B.华生C.柏拉图D.施泰伦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64 )。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