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定位及竞争环境》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定位及竞争环境企业的竞争环境及其所处的地位,是企业拟订经营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与分析,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及所有的竞争对手,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行动路径和有效的技术创新方案。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动力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一、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一,各主要工业强国为了夺取技术创新上的领先地位,在研究与发展的投入上呈现着互相追赶的势头。第二,另外两个早期处于技术领先的国家(即英国与荷兰
2、)的企业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对外国企业在技术上的挑战作出反应。英国企业研究与发展的投入比在整个70年代一直趋于下降,直到80年代初期开始回升。而荷兰的研究与发展的投入比,却始终未见回升,继续呈下降趋势。第三,企业在研究与发展上的投入的增长速度同该国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比芬兰同加拿大这两个均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基础发展经济的国家,芬兰的研究与发展投入比增长速度很快,以至超过了日本。而加拿大却增长甚微。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影响国家创新的因素影响各国在技术上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该国自然资源的影响,人力资源的
3、影响以及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成长的教育系统的影响,研究与发展的基础及投入的影响,市场及其发育程度的影响,社会、文化风尚、特别是人们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影响,以及政府在扶植和指导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以上这些影响因素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构成国家技术创新系统。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技术创新体系对创新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规模的扩大和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的难度加大,其规模也在扩大。加之,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增强国力的重要因素。重大技术创新的规模已超出实验室、企业范围而
4、成为国家范围内的重大科技活动。国家与政府的介入使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变得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从国家因素的角度来看,影响技术创新速度和方向的主要因素有: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规定、企业与大学、这些企业与大学的能力、市场的压力与激励,等等。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市场的压力与来自市场的激励对企业创新有重大影响。本地和国内市场的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都是企业创新机会的重要来源与推动力。用户的需求是企业创新思想的来源,用户本身也往往是创新者。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需求影响技术创新(1)本地区顾客的口味(爱好),例如对于衣着和食品
5、的口味等爱好,是创新的重要依据;(2)投资活动,个人的投资(如购买汽车)和国家的投资(兴建工程项目),都会给企业带来创新的机会;(3)投入要素的价格,如美国劳动力价格高,它将驱使企业寻求节约劳动的机械设备;德国因缺乏天然橡胶而导致橡胶价格高,这就给人造橡胶带来创新机会。2、人口是同市场密切关联、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人口众多的大国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相反,人口较少的小国往往因缺乏国内市场,要凭借出口为技术创新提供市场。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自然资源对一国技术创新体系和优势形成具有密切的影响。许多国家
6、的自然资源上的优势往往与他们的技术能力的发展相融合,从而构成了某些特定产品领域内的竞争优势。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国家的研究力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很大。企业中的研究与发展机构大多从事试验与发展工作,它需要从国家的科学研究机构(如科学院、国家实验室)及大学寻求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应用研究方面的支持。企业为获得这种知识,必须通过口头的沟通与信息交流,这种交流愈多,企业技术人员能力提高愈快,其工作的业绩也就更好。因而加强企业科技人员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交往与联系是研究与发展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7、三、研究与发展投入资金的来源1、政府的研究与发展投入。2、企业(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投入。随着企业力量的壮大和财力的增加,产业研究与发展的投入呈上升趋势。3、银行贷款与基金投入。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风险基金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技术创新的成功率低,风险大,一般银行与信贷机构都不愿在技术创新的初期贷款给企业作技术创新之用。即便是风险资金也是在技术创新进入到一定阶段,一般是在原始的创新思想被筛选到剩下1/10时,才开始接纳新产品创新方案。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案例:李宁公司和竞争对手技术研发实力分析以李宁公
8、司为例,该公司进军北美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是ADIDAS和NIKE。ADIDAS在2008年的研发投入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8%,但是其绝对投入的研发资金为8100万欧元,远远超出了李宁的研发投入(1900万欧元),通过对竞争对手在技术研发投入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宁公司在现阶段的技术研发实力相对于两大巨头处于劣势,因此李宁公司的技术研发不应当一味追求尖端科技,而应该像其商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