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439686
大小:289.82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3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散文阅读——结构类答题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在文首段: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牛刀小试5——《寒冷的味道》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1、在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度不够深刻。。2、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2010年11月醴陵一中浏阳一中联考试卷《是那片古趣的联想?》16、文章开头“剑城的冬天真不好受”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答:1、引出下文,引出对剑桥冬天的冷艳之美和春天欢悦景
2、象的描写。2、欲扬先抑,使文章行文有波澜。《考一本》P167——《彩色的荒漠》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1、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2、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高考》P67——《大河家》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答:1、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2、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4、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3、(2)在文中段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20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答: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新高考》P67——《大河家》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人。”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答:1、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2、为后文做铺垫
4、,解释下文“金客子”“麦客子”等的含义;3、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牛刀小试3——韩少功《怀旧的成本》第2段详写青砖,这在文中有何作用?答:1、表达了作者对青砖的偏爱,呼应开头,道出盖房遗憾的原因。2、在作者对青砖的偏爱里流露出浓重的怀旧情怀,为下文写怀旧作了铺垫。3、这段话还论及青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使作者笔下的怀旧多了一份历史文化的厚重感。长沙一中高三月考试卷(四)汪曾祺《岁朝清供》简析“我走过很多地方,像我们家那样粗壮的腊梅还没有见过”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答:(从结构上看,)收束了上文关于家乡腊梅的描述,引起下文,对其他地方岁朝供物的描述;(从内容上看,)强调
5、了“我”家腊梅的独特,表达了“我”对家乡春节习俗的深切感受。在文末段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物线、情感线索、游踪线索、人物线索)3.篇结构特点: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网状结构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总分得当,层层深入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倒叙、插叙高考试卷出现的提问方式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作用、内容作用)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1
6、.“窗子”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答: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2.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2008四川卷《我爱水》)答:(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对故都之水——什刹海的描写,使行文自然巧妙。3.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2008江西卷《朦胧的敬意》)答:①文章采用了“总-分-总
7、”的结构方式。②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3到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敬意,照应标题。4.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2008湖北卷《雾》)答: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景的幻想之中。7.(09年重庆卷《瓷器的意味》)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