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试卷讲评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试卷讲评

ID:39432907

大小:310.3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3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试卷讲评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试卷讲评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试卷讲评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试卷讲评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试卷讲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测试)试卷讲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复习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课学习过程:(导,思,练,行)回顾考点,联系课本,构建框架。同伴互助,错因归类,总结。教师点拨,总结错题规律。变式训练,弥补知识漏洞。能力提升,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回归课本,以练促记。读薄课本,落实本单元学考考点: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p4---p6)提示:⑴观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仁政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小国寡民)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韩非子(以法治

2、国,中央集权,历史发展观)⑵“百家争鸣”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p8—p10)提示: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标志着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2、起用儒学家参政。3、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创建太学,提高儒学的地位;建立儒学在民间的独尊地位。)3例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p12—p15)提示:1、理学的开创者:程颐、程颢;主张:万物的本原是“天理”,“人伦者,天理也”。2、理

3、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三纲五常即“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3、陆王心学(心即理):陆九渊和王阳明。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P16—p19)提示: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1)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顾炎武:(1)经世致用(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2)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3、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4、的构建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形成—确立---继承---发展同伴互助时间:(选择题)要求:⑴2人同桌互助,分别拿出各自的错因分析表,结合自己的习题,课本,互相讨论落实错误点。⑵2人共同讨论协商错误的具体原因,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克服?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互助情况。教师引领:选择题典型例题示例分析:一:不能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6.“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系的是(1)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2)私学的兴盛(3)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5、(4)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A.(1)(2)B.(3)(4)C.(1)(2)(3)D.(2)(3)(4)解析:不能正确的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背景”和“影响”不分。1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不能正确理解“天理”的内涵,易想当然作答,对历史专有名词不敏感。变式训练:1·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汉代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兴起,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出现动荡,儒家的“仁政

6、”学说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的“大一统”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播,儒学也受到重视2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下列各项是关于理学的认识与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理学是在儒学的统治地位空前强化的前提下产生的B陆王心学的产生说明程朱理学已经名存实亡C朱熹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D理学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有重要作用二:基础知识不到位,不能正确识记,不分析题意,盲目作答,对历史年代不敏感:2.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夫”C.“民贵君轻”D.“择天下之贤可

7、者”解析:不能正确识记各个学派的代表观点。5.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发展的贡献是:A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B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C提出“君舟臣水”的思想D改造总结了儒家思想,使其更加完整,成为战国时期蔚然大宗。解析:心态浮躁,基础知识识记不到位。变式训练:1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①民贵君轻②天人感应③心外无物④君权神授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下列哪些是“心学”的内容:①“心即理也”②“宇宙便是吾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

8、.①②③三:不能认真阅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