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ID:39408778

大小:5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_第3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适应中国国情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产物。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科学无神论也应不断适应中国的具体情况,在中国国情这一现实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的最高形态,是真正科学与彻底的无神论。法国启蒙运动与英国经验论思潮,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文艺

2、复兴以来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则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与实证支持。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成熟经历了从“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再到“经济批判”的思想历程。可以说,无神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起点,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则正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集中体现于其对宗教的分析与批判中。宗教是有神论思想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以及宗教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客观规律,并在准确而全面评价宗教社会作用的基础上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与基本原则。

3、以历史说明宗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应该既不在‘人的本质’中,也不在上帝的宾词中去寻找(宗教的)这个本质,而只有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实物质世界中,去寻找这个本质。”[1]如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宗教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过这种反映是虚幻的、歪曲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宗教既非来源于天启,也非“骗子手的捏造”,而是自然压迫与社会压迫的产物,具有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

4、、认识根源与心理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阶级社会中,宗教往往为统治阶级所用,成为其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在特定时期,宗教也曾成为被统治阶级反抗阶级压迫的精神武器。不过,总的来说,宗教作为对现实存在的虚幻反映,本质上具有谬误性与消极性,不能真正代表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劳动人民争取自身解放与幸福的现实斗争。从历史上看,宗教经历了从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从多神教到一神教、从部落宗教到国家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的发展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宗教必然会

5、走向消亡,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的自然产物”[3]。阶级社会消亡之后,宗教赖以存在的现实根源并不会立即消除,因而宗教也必然将长期存在。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切实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简单粗暴地“向宗教宣战”,同时也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无神论宣传,引导人民群众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为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各种宗教现象与无神论思潮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适应具体实际与现实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准

6、确贯彻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指导思想以应对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发展与创新的契机所在。二、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宗教信仰特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产生于欧洲基督教文化背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在批判基督教及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社会文化背景与宗教信仰模式上,中国与欧洲各国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明初生的时代类似,在中国的上古经典文献(《尚书》、《诗经》及《周易》等)中是承认和崇拜“上帝”的,后来汉译《圣经》对至上神的翻译就来源于

7、此。但儒家上古传统中的上帝与基督教有根本不同,它自始即不是借助摩西那样的先知与人进行交流,而是直接通过天地万物、特别是民众的意向而表现出来,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4]。因此,“皇天无亲,惟德是辅”[5],上天会根据统治者在民众中表现出的德行,以决定是否继续赐予统治地位。这种传统,很早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远神近人”之思维模式。春秋时代的贤士已提出“天道远,人道迩”[6]的观点。孔子更是明确指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7],“未知生,焉知死”[8]。在以后的发展中,以儒家

8、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表现出这种“重民而不重神”的人文主义色彩,深刻的影响着从百姓日用到国家政治等各个社会方面,也决定了中国宗教信仰模式的基本特质。由“重民而不重神”,衍化出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模式的三个特点:1、宗教信仰状态呈现多元性特征。原生的人文信仰体系儒学与产生于本土巫术、鬼神信仰基础上的道教,以及外来的佛教,乃至伊斯兰教等和平共存,甚至相互促进。尽管必可避免地有思想上交锋,但却没有大规模的宗教冲突与宗教迫害。到了传统社会末期的明清时代,儒释道“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