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唯心主义社会思想

德国唯心主义社会思想

ID:39407853

大小:385.3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02

德国唯心主义社会思想_第1页
德国唯心主义社会思想_第2页
德国唯心主义社会思想_第3页
德国唯心主义社会思想_第4页
德国唯心主义社会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国唯心主义社会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社会思想史方长明中南民族大学9.德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可简述为康德问题与黑格尔问题。康德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的二重性:人如何既是自我激励的又是社会取向的?个人的合目的性如何与历史的合目的性统一起来?把握人的“非社会的社会性”。黑格尔问题的焦点是市民社会的两个原则:特殊性原则和普遍性原则。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是独立而不自足的领域。不仅构成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过程需要接受调节,而且市民社会本身只能通过与国家这更高层的组织结合,才能避免被毁灭.德国人是当代的哲学同时代人正像古代各民族是在想象中、在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一样,我们德国人在思想中、在哲

2、学中经历了自己的未来的历史。我们是当代的哲学同时代人,而不是当代的历史同时代人。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延续。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康德的人的问题的二重性人类学意义上人的二重性:人既受制于自然因果必然性;又具有本体意义上的道德自由。人类历史意义上的人的二重性:为野心、私欲和自利心驱动的人和在同伴中谋求认可的人,非社会的社会性旨在解决个人的合目的性与历史的合目的性的统一康德面对的自由的传统霍布斯认为人完全受欲望的必然性支配,没有意志的自由。霍布斯将自由等同于必然。将这种观点推广至社会就既是决定论的又是宿命论的。斯宾诺莎把自由视为对必然性的认识,但仅此而已,斯

3、宾诺莎并未解决自由与必然的冲突,而只是用认识所获得的自由感超脱于其它一切奴役人强制人的感觉,这就是斯宾诺莎的“自由”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取消了人的社会行动,这种行动的自由本质上关乎政治的自由对卢梭来说,构成问题的正是行动的、政治的自由。他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由会因不平等的社会奴役和迷失方向的文化而丧失,却不能因强制而出卖。保障人天赋的自由,惟有通过自由人自己制定的法律。康德的自由既反功利主义又反绝对主义康德同意霍布斯,作为感性世界或现象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因果链条上的被决定的一环,无自由可言,但必然只是经验现象的属性;自由意味着就人的道德行动而言,

4、人无需上帝,也无需求助于任何别人,每一个人都被赋有一种理性机能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道德就意味超越因果决定的必然性而仅仅依从由善良意志发出的命令行事。这种基于人的自由本性的伦理学既与功利主义相对立,因为后者试图从经验的善利中引出道德原则;又与绝对主义相对立,因为它将外在于个人的道德权威引入伦理学,从而根本上破坏了个人的道德主体性原则,而这种外在权威通常就是建立在宗教禁令、文化习俗之上的传统伦理。康德自由与自然二元论的难题康德的自然的人与自由的人的二元论不仅未能弥合自由与必然的由来已久的分裂,反而加深了这种分裂。因为如果人是自由的,就是说他摆脱了他的实际的历史实践的因果必然性

5、的支配,他就不可能是历史的主体;反过来说,如果人是历史的主体,他就是在历史因果的链条之中,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历史的进步非出自个人之善历史主体和道德主体的统一不能被理解为是个人的事业,而要被理解为是人类(族类)的事业,是在世界历史进程的大尺度范围内求解的;它涉及的不是个人的善,而是人类的至善,其目标是把“社会团体转变为道德的整体”。而其实现过程类似于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的利己的个人的盲目追求,康德用了一个“非社会的社会性”(unsociablesociability)的概念来阐述他的这一历史进步观(对比中国文化内圣外王之道)历史进步非个人的合目的性而是历史的合目的性人们

6、在社会中既不像动物那样依本能而行动,也不是像理性世界的公民那样,按协调一致的计划和崇高的动机行动,而是按利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目的。表面看来人的行动似乎不受规律支配。但大量统计资料表明人的行为服从永恒的规律,一如四时交替。康德在其《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写道,“每一个人,甚至整个民族都很少认识到,当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并往往损害着别人去追求自己的目的时,他们无意中被引向自然所欲的路线前进,并且不自觉地推进了这一目的;而这一目的,即使他们知道了,也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即便在所谓的启蒙时代,民众在迈出每一步,采取每一个行动时都没有考虑到未来.各国偶然建立了一些机构,

7、事实上,这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并非人们有意这样做.(佛格森)人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动物”人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动物。人既有过社会生活的倾向,同时伴随的是一种时时危及社会的抗拒(社会)的倾向。在康德看来,个人主义或非社会性的最深的基础是这样一种愿望:希望仅按自己的想法来安排一切事情。其结果,我们不难估计到其它个人会对我的这种自主欲望进行抵抗。如果每个人都是自我取向的,那么别人自然不会顺从我的愿望。吊诡地是,从历史的观点看,“正是这种抵抗激发了他的一切能力,迫使他克服天性的懒惰并且在虚荣心、权力欲或自私心的鼓舞下,在自己周围的人中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