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及色彩构成

立体及色彩构成

ID:39400826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2

立体及色彩构成_第1页
立体及色彩构成_第2页
立体及色彩构成_第3页
立体及色彩构成_第4页
立体及色彩构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体及色彩构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立体及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课部门:信息工程系总学时:30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10学时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设计素质和素养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提高。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

2、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因素。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二、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作品分析、多媒体讲座、课堂辅导、外出写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1.掌握立体构成基础和原理。2.掌握立体构成方法,研究构成美学,建立理性思维方法与现代审美思想。3.熟练用绘图仪器表现构思。4.加强色彩的

3、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色彩基本理论知识,色光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水彩画课堂写生的基础方法和步骤;5.要求运用水彩的基本技法,结合以前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造型知识,有意识的表现对象;6.逐渐转向色彩表现的探索及其运用上,通过对繁杂对象的表现和更为熟练地运用丰富的表现技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色彩修养及艺术素养。三、教学媒体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绘图仪器、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四、参考书目1.宋莹著:《色彩构成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

4、版。2.刘宝岳著:《色彩构成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3.《立体构成》卢少夫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4.《立体构成》赵殿译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色彩构成(2学时)第一节色彩概述一、色彩概述二、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第二节色彩构成与色彩构成实践一、色彩构成二、色彩构成实践的理论、源泉及借鉴第二章色彩物理学原理(2学时)第一节光与色一、光谱二、单色光与复色光三、可见光谱与不可见光谱第二节光源、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一、光源二、光源色三、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第三章色彩的混合(2

5、学时)第一节原色一、原色的定义二、原色的发展第二节色彩的混合一、正混合二、负混合三、中性混合第四章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2学时)第一节色彩的三要素一、明度二、色相三、纯度第二节色立体一、孟塞尔色立体二、奥斯特瓦得色立体三、色立体的用途第五章色彩与心理(2学时)第一节色彩的感觉一、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觉二、色彩的冷暖感觉三、色彩的轻重和软硬感觉四、华丽的色彩和朴素的色彩五、积极的色彩和消极的色彩第二节色彩的心理分析一、色彩的记忆性二、色彩的联想与象征三、各色相的心理分析第六章色彩对比(3学时)第一节色彩对比一、

6、同时对比二、连续对比第二节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一、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二、色相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三、纯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四、冷暖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五、面积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第七章色彩调和(3学时)第一节同一调和构成一、同色相调和二、同明度调和三、同纯度调和四、非色彩调和五、最常用的同一调和方法第二节类似调和构成一、以孟塞尔色立体为根据的类似调和二、以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为根据的类似调和第三节秩序调和构成一、孟塞尔秩序调和法二、色相秩序调和法三、奥斯特瓦德秩序调和法四、最常用的秩序调和法第八章立体构成的理念

7、部分(2学时)⑴自然形态构成观沿革⑵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的平衡⑶构成要素⑷形式要素⑸材料要素第九章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2学时)⑴二点五维构成作业:纸张的一纸成型⑵线立体构成①硬质线材构成②软质线材构成⑶面立体构成⑷块立体构成⑵、⑶、⑷作业:单体构成⑸线、面、块综合构成第三部分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根据授课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种线、块、板材的材料特性及构造,形态,加工方法等技法的同时,培养想象空间,美感和创造性思维,为进入立体设计打好基础,实验项目如下(10学时):1、二点五维练习16个2、点的立体空间练习1个3、线

8、的立体空间练习1个4、体的立体空间练习1个5、综合的立体空间练习1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