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99801
大小:2.04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2
《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改革模式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改革模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www.themegallery.com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就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
2、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案例呈现:邯郸学步本章概要转型问题或过渡问题两种改革模式的比较中国的改革模式中国改革模式的基本经验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转型问题或过渡问题华盛顿共识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核心
3、内容加强财经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胀,稳定宏观经济政府开支转向经济效率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利率市场化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用关税代替数量限制开放外国直接投资国有企业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保护私有财产后华盛顿共识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制度建设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发展不是经济增长,而是社会全面进步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批判私有化、资本账户开放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张北京共识北京共识是基于中国经验的改革主张
4、创新的价值: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持续、均衡、稳定的发展环境自主发展转型问题过渡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传统计划经济被否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经济结构、国有企业改革、财政、金融、劳资、分配、社会保障、失业与通胀、市场体系建设、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社会动荡等)统称为转型问题或过渡问题。研究转型问题的经济学被称为转型经济学或过渡经济学。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两种改革模式的比较西方正统经济学对转型的共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兼容,市场社会主
5、义破产宏观经济稳定是体制转型成功的条件确立私有产权是企业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的条件市场定价是企业追求利润的行为获得社会满意的前提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经济增长条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须是快速的政治民主是经济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两种改革模式遵循的规则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与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等级规则一个人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拥有的资产数量正相关,即拥有的资产越多,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权力越大。产权规则渐进式改革激进式改革激进式改
6、革的政策主张政治上实行民主化,实际上多党制。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经济政策上采用休克疗法。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为什么成功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演化经济学的观点中国学者的观点中国苏东国家改革的起点农业社会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模式古典发展模式:劳动者从低效率的农业向高效率的工业转移现代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升级、高级化过程,劳动者向新的高效率的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标准的经济发展通常是帕累托改进,即所有社会群体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收益,而经济结构调整则可能引起利益的巨大冲突结论:中国和苏东的成败是改革的初始条件不同而与
7、改革道路无关斯蒂格利茨认为:完全竞争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不仅在转型问题和制度选择中作用很小,即使在解释发达市场经济方面作用也很有限。转型的实践证明一种新的发展观的必要性。阿姆斯坦和泰勒:向资本主义转型需要的是看得见的手而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看不见的手。彼得.诺兰:在经济转型这样不确定的条件下,私人行为更倾向与短期化,市场失败的范围更大,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是解决市场失败、顺利推进经济转型的有力手段制度变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反对全面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彼得.蒙勒:激进式改革把社会视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因而设计了一个理想的配置体制以期一步到位而渐
8、进式改革则把社会看成是信息加工手段,社会的信息量有一个累积过程,任何改革方案都是以旧体制为基础的,对于未来,改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青木昌彦:经济体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