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ID:39394827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2

上传者:无敌小子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仙游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傅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体育教学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体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可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教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进行提问,甚至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和书体的良好习惯。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的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一、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1、发现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例如弯道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1)设问:你用同样的跑速,跑里道侧和外则道时,感觉那个更容易些?(2)观察:跑得快且跑速得好的同学的摆臂、身体姿态及脚掌着地部位与跑得较差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3)启发思考:摆臂、身体姿势及脚掌着地技术与弯道跑中的作用。讨论并明确那些技术动作需要进行练习?课本上介绍了那些方法可以进行锻炼?适合我自己的有那些等等。(4)讨论揭示:师生经过讨论后,教师再用挂图、录像及实验,结合讲解,揭示摆臂、身体姿势及脚掌着地技术在弯道跑中的作用。讨论并明确那些技术动作可以进行锻炼?适合我自己等等。(5)验证,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在不减速的前提下,在由外至里的弯道上按合理的技术要求进行练习,找出比较适合自己的技术动作。运用自我设计的方案验证那种锻炼方法更加适合自己等等。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能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问题教学法 提出问题确实比发现问题更难。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提出问题,其共性是批评精神。没有批评精神,就难以发现问题,或者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规则、练习方试、场地器材等,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创新能力。例如:体育教学中可以由小组游戏竞赛开始引人话题。为什么竞赛成绩会好差?那几个好?那几个差?为什么好?为什么差?有共性吗?可以改进吗?怎么改效果最好等等。3、情景教学法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的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情境教学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未知知识的探求都会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广播体操的多媒体教学、韵律体操的教学、野营军训、郊游,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4、讨论法讨论法就是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在课上教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教师认为知识性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获取,宝贵的课堂时间应该用来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和书本的良好习惯。例如进行类似橄榄球与手球的笔者自创游戏中,学生通过修改规则,使活动时的运动量大幅度随之改变。第一种三对三,队员之间便于传接球,对于发展跑投能力有益;随着参赛人数的增加,最多可增至15对15人,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改善学生的体能。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5、填空教学法用此方法教授游戏时,可故意将所讲授的内容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并进行补充。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实心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灾民(学生)。至于在规定时间内“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已见,提出合理建议,只要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就行。6、延伸教学法在学生了解某一游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针对游戏名称对游戏的方法、规则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然后再根据改编后的游戏进行活动。可作为准备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舒展,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7、立体教学法此方法是前两种教学法的综合使用,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尽量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同一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如在游戏“三门球”和“自创橄榄球”中,我提出,此游戏是“攻”与“防”的对抗,在“攻”成功时要考虑当你“防”时该怎样抵抗对方这样的“攻”。当你“防”成功时又要考虑你作为“攻”方时如何寻找“防”方的漏洞。就在这样的启发、引导下,游戏不断进行的过程也就是成为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过程。加强求民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下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人带来的种种创新意念,更好地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据此提示:不必特意担心由此占去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在强调主动性、创造性、个性化教育时不要过滤掉有的“弯路”,还要有意识地去发掘这样的弯路,并把它们编织到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去。随着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学习能力的大大提高,主动参与意识 的逐步形成,对今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将起到“加速”作用。二、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加强“引导”人的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摇绳、左侧平衡等,以利于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对学生中个别“左撇子”,则应多发展右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培养好和学生的感情,做到“慈、严、细、活”。切实了解自己所教的每一个教学对象的“特点”,除了有注意区分体能差异、运动技能差异外,还应着重注意学生的性格差异,通过创设特定活动,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处方教学,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三、在体育场地上、器材上求新异,激发学生创新激情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的生理特征,精心设计练习场地,能剌激学生的感官,进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唤起创造激情,这一点也符合每一个人所谓触景生情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四、提倡学生自选取技评项目和培养学生自我测评能力自选技评项目考核,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体身体素质,扬长避短、满足兴趣和表现欲望、发展特长,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教师也可用发展的观点来因材施教,指导评价这种个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在测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导致后天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差异,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因而导致在学练过程中自然表现出的不同学练进度和效果,确定不同的测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测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装的成就感,增强对体育锻炼的情感,使他们逐渐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具体的方法有:分层定标、分层辅导法;问题启发法;讲解评议法;集成表象演示对比法;范例迁移法等等。五、增加体育游戏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可行范围内通过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戏及规则,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创设充满公平竟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极高,可以有效地激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应的提高。这是一种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总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充沛的精力、敏捷的反应,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开拓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