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

ID:39394428

大小:520.31 KB

页数:202页

时间:2019-07-02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成武二中于葆青备课是占用教师大量时间的一项工作,“备课”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一般包括学年备课、学期备课和一个课题或一节课的备课。” 我们今天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一个课题或一节课的备课。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等。 写教案是备课的最后的一个环节,是把以上各方面的信息以文本的方式整体呈现出来,属于上课“备忘录”。 下面就备课的主要环节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炖熟炖透”教材1、

2、要读参考资料,但最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感受备课,始于文本研读。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反复研读文本——读到自己对文章烂熟于心,或者称之为“炖熟”文本之后,文章的精义就能渐渐浮出。潘新和先生说:“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和水准的潜规则。” 作家余华也说过:“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自己的感受,那基本等于没读。”解读文本的关键在于潜心涵咏。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作者一般不会在文本中重要的地方加着重号,所以我们对经典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

3、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具体的字句,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我们当然要尽可能多的参考相关资料,但如果惯于教参、名师的权威地位或阐释优先权,我们的教学设计只会成为传声筒。文章不能仰头看,也不能站着看,要坐得住,读进书里去,反复揣摩文本,揣摩作者心境.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做到烂熟于心,才能读出自己的感悟,嚼出文章真滋味。朱熹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文本解读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浅尝辄止、以偏概全。 大致浏览一下课文内容,没有仔细研读文本的语言和表达

4、方式,或者抓住只言片语就匆忙下结论,不能从更大的语言单位理解语言内涵。再一种情况是过度诠释。有一位老师教《泊船瓜洲》,老师介绍说这是王安石二次为相,奉诏进京,路过镇江时写的。王安石是个改革家,此次进京,改革也许成功,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也许失败,前途未卜,不免忧心忡忡。要求学生先用踌躇满志的心情读,再用忧心忡忡的语气读,结果弄得学生一头雾水。这其实是把文本“读过了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的就是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情而已。如何防止过度诠释? 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从文本出发进行分析。解读文本时,

5、在文本上强加任何东西都是对自己的误导。从理论上来说,不管读者主体多么强势,还是要尊重文本主体的。 文本解读常用的方法有:首先就是从语言入手,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有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另一种说法。 其次是还原生活。茅盾提出:“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第三种方法是寻找“缝隙”,也就是寻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释之处。理性思维是不允许自相矛盾的,自相矛盾就无法思考问题了。但是,对抒情来说,不但可以自相矛盾,而且越是自相矛盾,感情越强烈

6、。 “无理之妙”与“有理之趣”都是解读法则。四是空白处解读。阅读常规是“望文生义”,看到文本在“写什么”。但还要注意文本没有“写什么”,思考为什么不写这些内容。 从“有”与“没有”的两个维度解读,文本的整体意义才可能得以全面解读。五是比较对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如果是改写本,我们可以拿它与原作对照;如果作者有修改,可以把修改前后的文稿加以对照;我们还可以把作品跟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比较。六是“知人论世”。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创作意图的阐述,以及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无一不是我们打

7、开文本大门的钥匙。准确解读文本,应该多读一点名家传记,这样教师才能做到真真切切的知人论世,而不是口头叫得响亮。诸如李白传、杜甫传、苏轼传、辛弃疾传、李清照传、鲁迅传、沈从文传等书籍应属于语文教师必读。另外,尽量多读一点作者的相关文章,可以让我们对教材理解更为准确。 比如学习《老王》一文,如果能阅读杨绛先生的《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书,能阅读卞毓方的《千手拂云千眼观虹》,对文本的感悟肯定会深刻些。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大题目,我的体会是,多读一读像王先霈先生的《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孙绍振

8、先生的《文本细读》这样有分量的著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专家们提出来的理论方法。通过多篇文章的仔细分析,悟性会提高,揣摩其构词、句式、篇章结构、内容逻辑、意蕴风格的能力自然也会提高。这样,当我们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时,也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精彩之处,把握住不同文本形成的不同的情感态度、气势韵味。部分教师没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致使课堂上的错读、误读、肤浅谈、片面读比比皆是,这导致了课堂的低效、零效甚至负效。透过许多“开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