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ID:39393605

大小:286.51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7-02

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海宁市尖山新区河道(相思河东段)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3第一节工程设计概况3第二节施工条件3第二章编制依据与原则7第一节编制依据7第二节编制原则8第三节施工目标8第三章项目部组织与资源配备10第一节项目部组织机构10第二节管理人员到岗情况保证12第三节施工队伍与施工机械设备配备13第四章工程施工总布置15第一节项目部及临设布置15第二节“四通一平”布置15第三节施工平面布置图16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17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17第二节关键节点及线路保证措施17第六章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21第一节设计总体要求2

2、1第二节测量控制网布置24第三节围堰设计与施工26共79页第79页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第四节疏浚工程施工27第五节C25混凝土板桩预制、冲沉29第六节机械土方开挖工程30第七节混凝土工程31第八节砌石工程36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及岗位职责40第八章质量管理程序45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51第十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56第一节建立安全保证体系56第二节保证安全设施的投入59第三节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60第四节三级安全检查的内容61第五节主要安全技术措施63第六节管理及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职责67第七节常用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8第八节安全防范“突发事

3、故”应急抢险预案68第九节“防汛”安全措施68第十一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71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及绿色施工方案76共79页第79页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第一节工程设计概况一、工程概况相思河东段位于海宁市尖山新区闻澜路北侧,西起陵水河,东至尖申河,是区内的主要汇水河道之一,总长度为3780m。二、本次招标内容为河道疏浚及两侧护岸的建设。三、工程量:1、总开挖土方147300m3(不含护岸土方开挖);2、其中水下开挖土方89800m3;3、陆地土方开挖57500m3;4、回填土方2400m3(不含水量护岸土方回填);5、新建河道标准护岸2

4、966m;6、新建检查井16座;7、砼块1978个。四、施工总工期要求于2009年9月15日前完工。五、工程质量要求合格。第二节施工条件一、水文气象1、水文气象1)流域概况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边缘,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东距上海125km,西距杭州76km,01省道、杭浦高速沪杭高速、嘉海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穿过海宁区。共79页第79页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市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内陆面积699.92平方公里,地形狭长,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古陆残屿与低丘集中分布在境东北和东南部,高阳山最高,海拔253.3米,海宁属太

5、湖流域水网地带,境内有上塘河和运河两个水系,河道总长1865.4公里,河网率为5.1%,海宁地居钱塘江河口北岸,境内岸线长55.92公里,海塘长53.6公里,占北岸海塘总长的33.5%。“海宁潮”是世界注明的自然景观,黄湾镇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现“海宁潮”的起点。2)水文气象海宁市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气温低而干燥。全年平均气温15.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1℃,平均全年活动积温为4951.4℃,无霜期225天。市日照充足,平均年日照时数2075小时,本区盛行东风,风向频率达60

6、%。海宁站年平均雨量1177.3mm,多集中于4~10月,其间雨量集中程度74%,多年平均雨日为135天。最大年雨量1764.0mm(1954年),最小年雨量687.2mm(2003年)。3)洪水(1)洪灾海宁市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洪涝灾害频繁。洪涝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梅雨型,发生在6~7月的梅雨期,由于连绵不断的降雨,导致河道水位上涨,如降雨期过长或雨量集中,地面降水无法及时排除而造成洪涝;另一种是台风暴雨型,主要发生在7~9月,由突发性的高强暴雨造成,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常造成城市严重积水。共79页第79页技术标※施工组织

7、设计※海宁市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洪涝灾害尤为突出。自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至清朝光绪三年(1878年)的448年中,共发生旱灾20次,洪灾33次,海潮侵袭26次,平均每13.5年就要发生一次重大洪涝灾害。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至1999年,发生大小洪涝灾害12次(见表2),平均4年半就要发生一次,其中梅雨型洪水7次,台风暴雨型洪水5次。从受灾情况看,受台风影响引起的暴雨雨量大、洪水位高、受淹范围广,出现的几次历史最高水位,大多是台风暴雨造成的。梅雨型洪水最高水位略低,但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排水不畅,内涝较严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洪涝灾害

8、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达每2年1次。二、工程地质区域地质概况海宁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