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92768
大小:114.0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02
《汉唐(共五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别了,汉唐(共五帖)[作者:壶公评论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1 文章录入:壶公] 血与火的祈祷――别了,汉唐。-、汉唐祸福。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 老子又说:“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知其极?”(2) 上面两句话都引自《道德经》,它即告诉了祸、福之源,也说明了祸、福之道。但是老子的理论并没能消解祸、福的倚伏,“熟知其极?”道出了他的无奈。当然,对于先秦的哲人们,这是一个未来的问题,他们能够提出了问题已经足以说明思维的力量。祸、福之道影响了中国30个世纪
2、,它是封建制度存在的基本规律。近代著名思想家黄炎培把它归纳为“兴衰周期率”(3),现在正在时时警示着人们。 所谓“兴衰周期率”,其核心就是反封建。关于“封建”概念,最早是唐人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提出的。不过,柳宗元的“封建”概念是政体论,与后来严复引进的时代论有所不同。现代的“封建”概念则是政体论与时代论的结合。 当中国人从蛮荒中走出来开始了社会化。中国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人与人相互间高度的依存,中国的社会是宗法社会。历代的治国者或策士们的改革或是维新,都是以加强皇权为目标。封建制度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它体现为政体,而实质则是社会中人
3、与人相互的关系。随着人与人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人的个性逐渐泯灭。在这里人与人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不仅仅是面对大自然的需要,更主要的是强权对封建制度的强化。 元、明、清三朝是中国的社会化逐步进入僵化的时期,也就是极端的、难以为继的封建化。清末,中国人又一次有了关于社会发展的长考。通过严复的译介,时代论意义上封建也开始由西方传入。1904年,在翻译出版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中,严复把中国传统分封意义上的封建论与西方的封建时代相等同起来。这一观点,在五四时期得以强化,经过陈独秀等人的努力,在理论上把宗法社会与封建论相结合,把宗法社会、封建时代和
4、君主专制等同。其后,瞿秋白等人又把自然经济、政治分裂等引入到封建论之中。作为政体论的封建与作为时代论的封建从此建立了联系。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进一步的反封建以打倒土豪劣绅的形式出现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政体如何向现代民主政体转变,是推翻封建政体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它必须解决民众的政治参与,因为新的政体只能是一个民主政体。但是其间出现的,以反封建面目表现的乡村民主只是一种集体的民主,并未解决如何使个人的民主权利不受官方侵蚀的制度性的保障。此后,这种大民主式的群众政治参与在中国历史中一再地出现,官僚体制则主导着这一个过程,文革就是这种“大民主”
5、的一次典型的表演。解决群众政治参与的一系列制度性的问题以保障真正的民主,这是又一个必须解答的问题。 概念之争往往掩盖了问题的讨论。关于“封建”的定义,笔者简略收集约十数种。但是,如果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对于“封建”的定义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一种。这就是在上世纪30年代,经过长期的讨论,多数学者肯定了的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封建性质,它是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地主制”。这些认识获得了新民主革命实践的验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丰硕的成果。其间,有蒋系的干将陶希圣发表《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一文,提出中国的封建
6、社会在战国时代已经崩坏论;或如现代所谓的自由派精英李慎之的今日“封建”之说。大约是在《发现另一个中国》,李慎之以为“封建”之说“是近几十年才大行其道的”,又曰,封建“完全是中国近代政治中为宣传方便而无限扩大使用的一个政治术语。”是“政治势力压倒‘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的结果。”但是,任何理论都必须见证于历史事实,无论用词多么激切,如果对历史影响几微,我们又何必予以特别的关注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是呵,往事如烟。当笔者写了一篇《反封建论》的时候,许多人反驳说,中国没有“封建”。影视不断地宣传清室君臣们,固然引得人们的
7、厌恶,但是当人们憧憬汉唐盛世的时候,则已经有几分虔诚。“封建”的概念如此淡薄,是因为人们仍然不同程度地留存于封建意识的迷雾中。汉唐盛世毕竟是从深远历史中闪现的亮点。反封建,如果只讨论元、明、清三朝,也就容易多了。难的是从汉唐盛世说起,那是中华民族史上的高峰,但也是中国封建史的高峰,是中国确立封建政体的时代。 对于汉唐。宋代人也有过深切的感受和思索。理学家张载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4)在今天看来仍然撼人心魄,其实质就是对前期历史的否定,而怀开天下太平之志。张载在解乾卦时认为:“龙即圣人之德,圣人之德如龙德”
8、(5),在这里他并不承认封建宗法论了,宋代儒者普遍认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的观点。同时,帝王师的司马光评论曰,汉武帝“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能够做到“秦以之亡,汉以之兴”,是因为能够“晚而改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