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1

发达的古代农业1

ID:39387724

大小:5.23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7-02

发达的古代农业1_第1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1_第2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1_第3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1_第4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达的古代农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海淀区高一教师教材教法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人大附中:龚月萍2010年3月5日对历史模块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一、从今年高三历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看高一模块教学;如选择题?“工命的影响?”二、两本教材交集、大小字部分内容、必选修内容三、新课改学科教学急待转变的:“如何变以教师教为以学生主动学”?历史学科新课改教法的突破点到底在哪儿?四、高一教学如何为高三教学打基础?①研究2010年《北京历史考试说明》的知识点②中学教师基本

2、功:学识储备、“通”、“整合”③教师搞清楚了才能把课讲明白!课后的影响2010年北京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经济条目(1)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完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第4课)(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本单元内容的主要关系●“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式,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业管理方式的完备,成为经济形态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手工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历朝对手工业的管理有严格的制度,但它在特

3、殊的时代条件下也获得了发展。商业使古代社会获得经济活力,然而由于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它的发育备受压制。”中国古代经济问题教学的另一种体系。建议:8—10课时发达的古代农业第1课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早期的农业生产——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的出现(导言:传说时代)1.中国的农作物种类2.耕作方式和农具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犁耕技术的演进2.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江南开发3.水利事业和灌溉技术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西亚:小麦、大麦中国:水稻、粟

4、美洲:玉米、甘薯主要粮食作物的起源地区刀耕火种“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易传·系辞上》河姆渡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大禹从耒耜到犁耧。传说神农氏“斫(zhuo)木为耒,揉木为耜”。早期的耒是一根尖木棍,以后在下端安一横木便于脚踏,入土容易。再后单尖演变为双尖,称为双齿耒。双耒同用,就是“耦耕”。后来有了青铜之耜,铁制之耜;差不多同时,出现了牛耕。牛耕是与犁联系在一起的。起初的犁较为笨重,所以用牛较多,汉代出现“二牛三人”的“耦犁”。犁的破土能力主要取决于犁头的铧。汉代出现了犁壁,这是一个加在犁铧上端的装置,它可

5、以起到翻土兼碎土的作用。另外,耧车也是一种先进的农具。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即三脚耧。耧车的出现为分行栽培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它能够保证行距、株距始终如一。耧车也为畜力中耕的发明准备了条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战国铁农具战国双镰范和铁镰西汉尖菱形锄西汉镂孔锄西汉梯形锄学界一般从生产技术和生产结构两个方面着眼,总结出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精耕细作,这是关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特点的主流认识。关于“精耕细作”一词的来源,一般认为,最早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有关“精耕细作”含义的理解:一般认为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农业科技史稿〉的概括最为全面:即包括三个

6、方面:一是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生产能力的技术措施和改善农业生物环境条件的技术措施;二是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三是以“三才”理论为指导,这三方面为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有关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形成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与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有着特定的民族特性,认为中国具有“山地多、平原少,”“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走上精耕细作,提高单产之路。也有些学者认为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是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它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不利的自然条件的斗争中所创造出的巧妙的农艺,它的形成和发展也与中国地主制下农民是分散的小土地经

7、营,有着较多的人身自由和经营自主权有关,同时也与逐步形成的由局部到全国性的人多地少的格局有关,并且它又是各民族农业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结果。汉朝的犁和犁壁淮安靖王李寿墓壁画犁地播种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犁壁犁评犁箭犁铲唐朝的曲辕犁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气候变迁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地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

8、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