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76473
大小:1.4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2
《全球環境與碳循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章 全球暖化 67第章全球暖化全球環境與碳循環環境系統的運作1.環境系統的組成:(1)岩石圈、土壤圈、水圈、氣圈及生物圈等所構成。(2)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所構成。初級生產綠色植物進行 光合 作用,製造有機物的過程淨初級生產生產過程中,扣除植物本身 呼吸 作用消耗的能量2.3.平衡:當生態系統的演替到達頂級狀態,其輸出、輸入的物質與能量,在不斷的運作與變化之下,仍得以保持平衡。4.生態的環境變遷:人類的活動嚴重超越環境的限制與負荷,引發土壤侵蝕、沙漠化、環境汙染、全球暖化等現象,使物種減少,甚至滅絕。碳循環1.能量輻射:波長來 源溫室氣體吸
2、收率短波太陽輻射極低長波地表吸收後再輻射高2.溫室效應:大氣中的水氣、、臭氧、一氧化氮、甲烷、氧氣等溫室氣體,吸收地表的長波輻射,使地表能保持適當溫度(℃)的作用。3.碳循環形式:流動形式作 用貯存碳庫(固定形式的碳)。貯存量最高、大氣最低釋放火山噴發、森林大火、永凍層釋放的冰晶、泥炭層的揮發、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腐敗發酵、湧升流或寒流流經溫暖地區(水溫由冷變暖)第8章 全球暖化 67光合作用、暖流流經高緯地區(水溫由暖變冷)、浮游生物的繁殖人類活動改變碳循環1.大氣中的碳含量:時 期碳含量(億公噸)二氧化碳濃度(ppm)工
3、業革命前5,900280工業革命後7,9403802.碳循環失衡:二氧化碳的濃度持續以每年ppm的速度增長,破壞原本收支平衡的狀態,使地表溫度急遽上升。3.增加的溫室氣體與人類活動的關聯:種 類人 類 活 動二氧化碳大量燃燒化石性燃料甲烷與一氧化氮氟氯碳化物人類製造的產物全球暖化的途徑與影響776全球暖化的途徑1.暖化途徑:人類大量製造溫室氣體,並使散逸大氣的過程受阻,導致地表溫度上升的現象。2.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來 源比例(%)運輸、能源電力、工業64.8森林砍伐、農業31.73.人為排放溫室氣體的比例:種 類比例(%)77第8
4、章 全球暖化 67甲烷14一氧化二氮8其他(如氟氯碳化物)1環境變遷1.全球環境變化:現 象說 明冰河後退,海平面上升海水受熱膨脹,加上冰河與冰層融化後的水流入大海,因而造成海平面上升寒帶動物(如北極熊)的棲地大幅縮減;群島國家(如吐瓦魯)海岸地帶被淹沒旱澇兩極化,災害頻繁局部地區導致水災、水土流失與土石流等災害乾旱地區因地面蒸發量大,使現象加劇範圍的擴張使龍捲風、颱風、颶風與冰雹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升高物種減少或消失某些動植物因環境變遷而無法適應,漸趨減少或滅絕,或往地區移動大氣環流與洋流系統變異轉趨溼潤→受到帶、帶的籠罩,如南、北美洲的
5、東部、北歐、中亞、北亞等地更趨乾旱→受到帶擴張影響,如撒赫爾地區、地中海沿岸、南亞、南非等地。現象糧食減產使作物減產,糧荒問題更趨嚴重疾病肆虐熱帶傳染病(如瘧疾)向地區擴散原屬夏季之傳染病,轉為全年皆有活動的可能2.全球暖化現象對於各區造成的影響:地 區說 明影 響第三世界國家因資源與專業不足,嚴重缺乏應變能力非洲糧荒、水資源缺乏、沙漠化與傳染病擴散等問題溫帶地區有時帶來效益由阿拉斯加經北極海通往大西洋的「航道」,可於夏季通航至少一個月糧食在短期內可能減少因造成的死亡率臺灣生態環境的變化1.臺灣與世界的比較:第8章 全球暖化 67項
6、 目全球比例人口數1/3,000二氧化碳之排放量1/100平均每人能源消耗量3倍平均氣溫上升量2倍2.暖化對臺灣生態環境的影響:影 響說 明效應更加明顯市區的平均氣溫較周遭鄉村區,季更為明顯旱澇兩極化夏雨增加,冬雨減少部降水量減少,部降水量增加豪大雨與乾旱之升高生物多樣化的衝擊物種的棲地有退縮、破碎化,或往地區移動之趨勢物種不再南移、疾病向北擴散烏魚群減少、黑面琵鷺的棲地減少、臺灣登革熱擴散海平面上升,陸地侵蝕後退基隆、高雄兩地的海平面有趨勢彰化至高雄與臺東成功至富岡的海岸均有現象外傘頂洲與外側沙洲更顯著縮小許多抑制全球暖化的對策
7、776環境教育1.培養居民的環境素養,加強其對土地、海洋、生態的認知,以建立合乎環境資源的行為。2.聯合國自1972年起,陸續召開人類環境教育會議,希望推動,建立環保所需的知識、價值觀、態度、信念和技能。環境監測1.針對全球環境進行長期監測,掌握環境動態,以利預測與回應。2.地球:地表資訊數位化。3.高解析度的即時資訊:如GoogleEarth、WorldWind等。國際抑制方案1.國際間的減碳協議:名 稱日 期目 的簽約地點聯合國公約1992年巴西第8章 全球暖化 67規範各國管制溫室氣體排放,以抑制地球暖化效應議定書1997年12
8、月具體控制維持在適當的標準,防止劇烈的氣候變遷對人類造成傷害日本京都2.美國不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