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63328
大小:169.74 KB
页数:115页
时间:2019-07-01
《中国古代史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鬼の斗★上传于2010-06-18
2、5.0分(高于99%的文档)
3、42959
4、3446
5、简介
6、举报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部分绪论一、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原始社会:猿人、智人、氏族公社奴隶社会:夏(形成期)、商(发展期)、周(变革期)封建社会:五个时期二、学习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方法1.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2.涉猎一些史学原著、原始史料。3.学会使用工具书和多媒体技术查找历史资料。4.尝试进行史学论文的写作。三、先秦史的大致线索三个大转变:从猿到人的转变;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7、。第一章原始社会一、原始社会分期法1.按社会组织发展阶段:分为两期(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2.按人类体质发展状况: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即从猿人、古人到新人。3.按婚姻形态:乱婚─班辈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4.按制作工具:旧、新石器时代5.按传说时代: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禹1156.摩尔根分期法:蒙昧时代:初期、中期、晚期野蛮时代:初期、中期、晚期文明时代:用文字记载历史的文献出现二、学习原始社会历史要掌握的四个要点1.原始先民的生产力状况2.人类身体形态的演进3.社会组
8、织形态的演变4.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与原始人类的繁衍一、人类的起源(一)人的创造说盘古化育与女娲造人(二)人的进化说1.[法]拉马克《动物哲学》:人类起源于类人猿。2.[英]达尔文《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是由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3.[英]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阐述了人类与猿的亲缘关系,提出“人猿同祖”的理论。4.[美]摩尔根《古代社会》丰富了从猿到人的演变理论。5.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论证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创立了科学的人类起源的理论。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1.猿人阶段的
9、遗址、遗迹西侯度遗址、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猿人体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嘴巴前伸,颧骨较高,脑容量小,下肢弯曲。2.早期智人(二十万年-五万年前)115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和许家窑人3.晚期智人(约五万年-一万年前)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资阳人第二节母系氏族社会一、氏族的形成1.概念又称氏族公社,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集体生产、共同消费的一种较稳固的社会组织形态,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内部实行外婚制,公共事务由选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氏
10、族制度开始解体。2.形成原因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改变;自然选择作用;实行族外婚。氏族实行外婚制:“自一切兄弟和姐妹间,甚至母方最远方的旁系亲属间的性交关系的禁例一经确定,上述的集团便转化为氏族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4卷,37页)二、母系氏族公社(一)特点: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实行母方居住制;在婚姻关系上初期实行族外婚,繁荣期实行对偶婚;妇女在生产和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石器、木器、骨器等,母系氏族初期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中期以后使用磨制石器。复合工具开始出现,特别是弓箭的发明是这个时期的突出贡献
11、;实行原始共产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二)母系氏族社会的传说与遗存1.姓氏的产生与发展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区別:姓:代表母系血统→不变的;区別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可变的;区別子孙2.考古文化遗存裴李岗文化:1977-1979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距今七千年以上。遗址分居址和墓地两部分。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在其文化遗存中,发现了稻、粟、黍的实物标本,反映农业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当时的社会生产已经有了初步分工。115磁山文化:1976-1977年发现于河北武安,年代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600年。遗址为一远古村落。村落中分
12、布着房屋、窖穴和集体劳动场所,发现各类文化遗物近两万件。窖穴中的谷物堆积厚度在0.3-2米之间,品种为粟。可见当时黄河中游地区早期农业的发达情况。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目前国内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古学界一般将仰韶文化系统分为半坡、庙底沟和西王村三种类型。其特征是: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陶器以磨光红陶和彩陶为主,陶器上出现的一批刻符受到学界关注;一般认为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河姆渡文化: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经初步发
13、掘,共有四个相互叠压的文化层,在第四层的居住区内,有大量炭化稻谷、稻壳、稻秆、稻叶的堆积和成套的农具,经鉴定,稻谷属于晚稻型栽培稻。说明当时水田稻作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