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61599
大小:27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0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史-屈原与楚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屈原与楚辞中国诗歌个人创作的第一位作家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流派的奠基人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晚期楚国人,故里在今湖北秭归。屈原与楚王族同姓,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在实行立法图强的变革中遭到上官大夫、郑袖和令尹子兰的极力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顷襄王时期,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湖湘一带,飘泊流离,最后自沉于湖南汨罗江。关于屈原生平的史料1)贾谊《吊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屈原生平事迹涉及甚少。2)淮南王刘安《离骚传》,评价屈原人格和《离骚》风格。残文保留于《史记
2、•屈原列传》和《文心雕龙•辩骚》。3)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是《史记》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传记,但叙事不详,留下几个疑难问题,后世争论不休。。《史记•屈原列传》的问题1)屈原的名字、事迹不见于先秦文献的记载,司马迁作传依据何在?2)屈原被流放几次?“怒而疏”、“虽放流”、“怒而迁之”的含义是什么?3)屈原何时作《离骚》?承“怒而疏”,“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一篇”指什么?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30年代,廖季平、胡适、何天行、魏聚贤等著文怀疑屈原与楚辞。1968年,日本学者铃木修次、高木正一、前野直彬约请20多所大学的2
3、0多位教师撰写《中国文学史》,否定屈原。1983年,中国学者黄中模等在《重庆师院学报》发文肇始,《求索》等40多家报刊陆续发表文章40多篇参加论争。论争所反映的实质问题30年代,重庆文化界举行盛大集会纪念屈原,将屈原的忌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激发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30年代,屈原怀疑论当时受到郭沫若等人的批判。1953年,屈原被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6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否定屈原,是狭隘民族主义意识的反映。狭隘民族意识的驱使。第二节关于“楚辞”战国晚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在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和楚国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有别于《诗三百》
4、的新诗体。西汉晚期,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将屈原、宋玉等楚国人的作品和汉代模拟屈宋的作品编为一辑,定名为《楚辞》。《楚辞》的注本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续增自作的《九思》一篇及班固“二叙”。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在王逸《章句》基础上作补充注释,逐条疏通,考证甚勤,收录前人遗说亦多。洪兴祖为秦桧所排挤。《楚辞注本》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以王逸本为依据,删去《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增入贾谊《吊屈原赋》《服鸟赋》。吸取王逸、洪兴祖旧注的成果,侧重于对思想内容尤其是爱国精神的阐发。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毛泽东主席将
5、此书赠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湖北秭归旧县城屈原纪念馆内景第三节屈原的作品《离骚》1篇,是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今第一篇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九歌》11篇是对神的礼赞,歌颂十种神,最后一篇是礼魂曲。寄托了自己不遇明主的哀怨。《天问》1篇,一气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对天发问,表现出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九章》9篇,并非一时一地所作,内容格调与《离骚》大体一致,多数作品记录流放的行迹,是流浪者之歌。《招魂》究竟谁为谁招魂尚存在异议,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曲折委婉地表达出一种爱国的心曲。《远游》《卜居》《渔父》3篇,是关于屈原事
6、迹的文字,作者尚有异议。第四节《离骚》司马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离忧也。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离,别也;骚,愁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鲁迅:屈原的《离骚》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游国恩:牢骚。《离骚》的结构《离骚》每四句为一节,共计93节,373句,2490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全篇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大部分写现实中美政理想的失败。君王、谗臣、学生、亲人,都是现实中人物。第二大部分写幻想中对真理正义的追求。重华、天帝、帝阍、宓妃、简狄等,都是幻想人物。第三大部分写不忍去国远游的矛盾心情。灵氛、
7、巫咸,是现实人物;挚、皋陶、傅说、吕望、宁戚等,都是幻想人物。尾声表示要身殉理想。《离骚》的思想一是崇高的美政理想,包括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两个方面。进而富国强兵,由楚国统一天下。二是峻洁的人格操守,积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虽溘死体解而绝不随波逐流。三是强烈的爱国情思,突出表现在第三大部分意欲去国远游而又不忍离开的两难心理。四是顽强的抗争精神:痛斥党人的结党营私,苟合苟安;指责学生的变节从俗,争权夺利;揭露社会风气的溷浊腐败,蔽美嫉贤;对于国君则痛心“灵修之数化”,“哲王又不悟”,始终寄予希望。《离骚》的艺术一是开创中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源头:通过
8、丰富奇特的幻想,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朝发苍梧,夕至悬圃;朝发天津,夕至西极;令羲和弭节,折若木拂日;创造五彩斑斓的形象,构成仿佛迷离的意境。历史人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